[实用新型]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508.4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57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焕祥;杨海江;薛焕亭;伍永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4 | 分类号: | B21B1/24;B21B2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周晓萍 |
地址: | 064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轧 中宽钢带 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设备,特别是用于冷轧中宽钢带一次成形冷连轧机组,属轧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轧中宽钢带在轧制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由于钢带表面十分光洁,钢带间接触紧密,透气性差,在高温退火时很容易出现钢带之间粘结,并由此影响到成品合格率。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冷轧中宽带的钢铁企业都是采用可逆式轧机进行,为了防止退火粘结,特增加一道松卷工序,但即便是经过松卷工序后仍然会发生退火粘接现象,该问题已经成为冷轧中宽钢带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材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对于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冷轧中宽带生产厂家来说,增加松卷工序使中宽钢带生产过程延长,设备增加,生产成本提高,是十分不经济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轧机组末机架工作辊为表面分布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的毛化辊、从而有效控制钢带退火粘结现象的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开卷机、卷取机和中部依次排列的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上、下中间辊;上、下支承辊,其特别之处是:所述末机架2的上、下工作辊5、6为毛化辊,即辊身表面均匀分布微小凹坑及凸台。
上述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所述上、下工作辊5、6辊身表面微小凹坑及凸台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3.0μm,所述凹坑及凸台点阵密度为4×4/mm2。
上述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所述上、下工作辊5、6的辊身长度为900毫米。
本实用新型针对冷轧中宽钢带高温退火粘结问题对现有轧制装置进行改进,连轧机组末机架工作辊采用表面分布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的毛化辊,从而使加工的钢带表面对应形成凸包或凹陷,整个板面粗糙度增加,由此减小了钢带间直接接触面积,钢卷的透气性增加。钢带退火时,因减少了钢卷因层间紧密接触的局部积热,从而有效的控制住粘结现象。试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冷轧中宽钢带退火粘结率由现有技术的35%下降到2%,效果显著,用于薄料时效果更为明显。本实用新型设备改造费用低、易于实现,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末机架轧辊位置示意图;
图3是放大的工作辊表面凹坑及凸台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卷取机;2.末机架;3.上支承辊;4.上中间辊;5.上工作辊;6.下工作辊;7.下中间辊;8.下支承辊;9.开卷机;10.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卷取机1、开卷机9和四架依次排列的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5、6,上、下中间辊4、7,和上、下支承辊3、8。位于末机架2的上、下工作辊5、6为经过表面处理的毛化辊,即辊身表面设有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参看图3,所述微小凹坑及凸台形成辊身表面粗糙度Ra为3.0μm,凹坑及凸台点阵密度为4×4/mm2。
为适应轧制中宽带的需要,上、下工作辊5、6的辊身长度为900毫米。
上下工作辊的毛化处理可采用CO2激光毛化工艺。当然,可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对工作辊的粗糙度和点阵密度灵活调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配合轧制控制,可使钢带经过末机架轧辊后表面粗糙度增加,实测粗糙度复制率为30~50%,轧制的钢带表面粗糙度为1.0μm~1.4μm。由于钢带表面的凸包和凹陷,可减少了钢带层间接触面积,透气性好,有效减少了钢带退火时局部积热,从根本上减少了退火粘结现象。退火粘结情况对比来看,普通光面料粘结率为35%,采用毛化处理的工作辊加工的毛面料粘结率为2%,用于薄料时效果更为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