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513.5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贯硕磊;张艳玲;黄泽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刘伟 |
地址: | 056015河北省邯郸市复***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进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导卫装置,尤其是棒线材中精轧机的进口导卫装置,属轧机导卫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机进、出口都安置有导入、导出轧件的进、出口导卫装置。棒线材中精轧机的进口导卫装置采用传统的整体导卫盒结构形式,导板安置在整体导卫盒中,导板的间隙由导卫盒盒壁螺钉孔中的调节螺钉调节。此结构形式导卫装置使用中,导卫盒盒壁上的螺钉孔会因调节螺钉的反复旋拧磨损增大,并因此导致导卫盒整体报废,造成较大的浪费;此外,由于整体导卫盒的内腔为封闭状,也非常不便于在轧件导入过程中出现跑偏、卡堵等故障时的排障处理。为此,应对上述传统的整体盒式导卫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以克服传统整体盒式进口导卫装置的使用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构成中有导卫盒、插板、盒底的燕尾滑板及调节螺钉,改进为,所述导卫盒由敞口状盒体1和盒盖2组成,盒体1的对称盒壁上分别设置有插槽4,每一插槽4的槽面上带有向内凹陷的窄凹槽5,所述插扳3与插槽4匹配设置并带有与窄凹槽5匹配的窄凸起筋6,插板3暴露在盒盖2上方的外端头中有楔铁7,所述调节螺钉8位于插扳3上。
上述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所述插槽4为U形,所述窄凹槽5、插板3、窄凸起筋6分别相应为U形。
上述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所述盒体1对称盒壁上的U形插槽4分别为两个,所述窄凹槽5、插板3、窄凸起筋6的数量与U形插槽4对应。
上述组合式进口导卫装置,所述盒底的燕尾滑板12的对称燕尾面上增设有耐磨板条9,两耐磨板条9分别通过螺钉11固定在燕尾面上。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封闭的整体结构导卫盒变为敞口的、与盒盖分体的组合结构形式,匹配插装在敞口盒盒壁上的插板兼作了部分盒壁,当插板上的调节螺钉孔因磨损增大时,可通过更换局部插扳避免大结构尺寸导卫盒的整体报废,同时,在出现轧件导入过程中的跑偏、卡堵等故障时,可方便地由敞口状盒体中清理出卡堵物及进行纠偏处理;此外,盒底的燕尾滑板在对称燕尾面上增设耐磨板条后,还可通过磨损后更换新的板条而防止盒体的报废,全方位延长了导卫盒的使用寿命,适宜作为轧机、尤其是棒线材中精轧机的进口导卫装置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半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分别为:1-盒体、2-盒盖、3-插板、4-插槽、5-窄凹槽、6-窄凸起筋、7-楔铁、8-调节螺钉、9-燕尾板条、10-矩形凸台、11-螺钉、12-燕尾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卫盒为敞口状并匹配配有盒盖2,敞口状盒体1的两对称盒壁上分别设置有安置插板的插槽4,与之匹配的插板3通过与插槽4上的窄凹槽5匹配设置的窄凸起筋6定位插装在插槽4中。盒盖2通过螺钉固定在盒体1上,各插板3的上端可由盒盖2对应位置处的插板口伸出盒盖2,伸出的外端头中有矩形的顶面为斜面的楔铁孔,其内有匹配的楔铁7,通过楔铁7前端头与盒盖2盖面之间的接触卡压,将插板3牢靠地固定在盒体1的对称盒壁上。插板3兼作了部分盒壁,由于调节螺钉8位于插板3上,故螺钉孔磨损增大后可通过更换插板3免除导卫盒的整体报废。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中,插槽4及插板3的形状可为图示的U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为U形时,窄凹槽5、窄凸起筋6相应为U形。
仍参阅图1。盒体1对称盒壁上的U形插槽4的数量视盒体大小而定,盒体较大时,可为图示实例所示的两个。
仍参阅图1、2。盒底的燕尾滑板12可焊接在盒体1底部,两耐磨板条9通过螺钉11固定在对称的燕尾面上,燕尾滑板12的大小可根据轧机的规格匹配设置,两耐磨板条9磨损后可更换新的,以便于敞口盒体的重复使用。
仍参阅图1、2。盒盖2的盖底面上带有与敞口盒体1匹配的矩形凸台10,以方便盒盖与盒体间的定位扣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