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684.8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5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田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建铎 |
地址: | 056200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大灯 自动控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适用各种汽车会车时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切换的自动控制。
二、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大灯均是手动控制,会车时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切换靠手动控制,在夜间行车时如果切换不及时或不切换,由于远光灯的开启使会车存在安全隐患。在会车时如果双方均开启远光灯会使司机的眼睛造成强光刺激,司机产生视觉盲区,特别是一方开启远光灯时会使对方司机的眼睛造成更强的刺激,这种视觉盲区一般在车前方约10-20米,视线受阻的时间大约会持续4-5秒,在这几秒的时间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约有7-14%的事故与司机的眼睛被强光刺激有关。汽车大灯的完全手动控制方式给汽车的安全行驶带来安全隐患,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夜间行车时可自动切换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由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光电传感器、时间控制继电器组成。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接于由光电传感器和时间控制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光电传感器接收会车的灯光信号,所述的时间控制继电器控制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的近光触点和远光触点分别与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一端相连,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另一端并联后与光电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的一端相连,在光电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的另一端的光电传感器直接与远光触点相连,时间继电器的另一端与光电传感器的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触点组成的并联电路串联后与远光触点相连,在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的近光触点和汽车近光灯之间接有一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接于时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触点与光电传感器的常开触点组成的并联电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在夜间行车时可自动切换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夜间行车事故的优点。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的电原理图
图2是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汽车大灯自动控制装置,由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光电传感器、时间控制继电器组成。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接于由光电传感器和时间控制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电路中,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有零位、远光触点和近光触点三个手动位。所述的光电传感器接收会车的灯光信号,所述的时间控制继电器控制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切换。本实施例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的近光触点和远光触点分别与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一端相连,汽车近光灯和汽车远光灯的另一端并联后与光电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的一端相连,在光电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并联电路的另一端的光电传感器直接与远光触点相连,时间继电器的另一端与光电传感器的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触点组成的并联电路串联后与远光触点相连,在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的近光触点和汽车近光灯之间接有一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接于时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触点与光电传感器的常开触点组成的并联电路之间。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接电源的负极,汽车近光灯、汽车远光灯同光电传感器、时间控制继电器的共同接点接电源的正极。本装置可以根据车型选择相应的电压电器元件和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转换时间和光电传感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大灯手动控制器转到远光触点时,电源通过SJ1常闭(动断延时闭合)触点,此时汽车远光灯亮,同时GD光电传感器受电进入工作状态:当双方会车时达到设定的距离时,GD光电传感器受到对方强光信号开始工作,GJ常开触点闭合,时间控制继电器SJ动作,SJ2闭合,SJ1断开,此时远光灯关闭,近光灯亮,完成自动切换,会车时因双方都是近光灯,双方的光电传感器收不到对方强光信号而自动恢复到常态,准备下次会车时工作。会车完毕后SJ1延时闭合,SJ2延时断开,自动恢复到远光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田,未经李文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性排水U型槽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