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心不重合剪切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069.9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印;郑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5/12 | 分类号: | B23D15/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56015河北省邯郸市复***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心不 重合 剪切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切剪中动剪的驱动机构,属滚切剪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滚切剪(剪切宽度达3500mm)中,上剪刀通常为动剪,剪刃为弧形刃,上动剪的驱动机构为双曲柄连杆机构,连杆上端与曲柄偏心轴铰接、下端通过销轴5与上动剪所在的上刀架铰接,偏心轴在电机驱动下旋转时连杆带动上刀架及上动剪实施剪切运动。此种双曲柄连杆驱动机构,连杆下端轴孔、销轴及上刀架轴孔中心线重合,即同一中心线,为了保证安装精度,对连杆下端轴孔、销轴及上刀架轴孔加工精度要求高,当剪切钢板时,下刀架通过削轴将剪切力传递给连杆,削轴、连杆下端轴孔及上刀架轴孔承受巨大的剪切力,销轴及轴孔截面尺寸大,存在剪切机构庞大、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高、销轴与销轴孔之间有相对转滑动的摩擦磨损、承受剪切冲击负荷大易损坏、工作寿命低等缺陷。为此,应设法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心不重合剪切驱动机构,该机构应能克服现有驱动机构结构庞大、加工精度高、销轴与销轴孔之间存有滑动磨损、承受剪切冲击负荷大易损坏、工作寿命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心不重合剪切驱动机构,构成中有上动剪1、上刀架2、连杆3、偏心轴4、销轴5,两连杆3的上端分别与两偏心轴4铰接,上动剪1固定于上刀架2上,其改进在于,两连杆3的下端为弧形端头,分别位于上刀架上的弧形瓦6内,两销轴5的两端分别位于上刀架弧形瓦两侧的刀架轴孔7中、中间段则分别位于连杆下方的连杆轴孔8中,刀架轴孔7、连杆轴孔8与销轴5之间留有活动空隙。
上述三心不重合剪切驱动机构,所述活动空隙为2C,C为销轴5与刀架轴孔7、连杆轴孔8之间的最大垂直偏心距。
上述三心不重合剪切驱动机构,上动剪1处于初始剪切水平状态时,两偏心轴4的偏心角a对称于垂直中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机构运行过程中施加的巨大剪切力及反作用力只由连杆弧形端头及上刀架中的弧形瓦传递,直接作用于连杆及上刀架上,销轴和上刀架及连杆上的销轴孔不再传递、承受剪切力及反作用力,力的传递承受作用点、面设计科学合理,销轴、销轴孔之间无相对转滑动的摩擦磨损,可大幅度缩减断面尺寸及重量并延长使用寿命,适宜作为滚切剪中上动剪的驱动机构采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1-上动剪、2-上刀架、3-连杆、4-偏心轴、5-销轴、6-弧形瓦、7-刀架轴孔、8-连杆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改进在于连杆与上刀架的活动连接方式上。本实用新型中,两连杆3的下端与上刀架2之间的连接不再是通常的轴、孔铰接方式连接,而是使连杆3的下端为弧形端头,在上刀架2中安置弧形瓦6,同时使刀架轴孔7及连杆轴孔8的孔径大于销轴5,使两轴孔与销轴5之间分别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隙,驱动机构工作过程中处于非剪切状时(即连杆提升时),连杆轴孔8的下半圆孔面与销轴5的下半圆轴面接触,销轴5的上半圆轴面与刀架轴孔7的上半圆孔面接触,上刀架2连同上动剪1的重量由销轴5传递给连杆3,销轴、连杆及上刀架连接部位承受上刀架整体重力;处于剪切状态时,连杆3的弧形端头下降直接作用于弧形瓦6上,向上刀架实施剪切力,作用在上动剪1弧形刃上的巨大反作用力(可达920000Kg以上)也由弧形瓦6传递给连杆3,此时销轴5处于游离状态,不与刀架轴孔7及连杆轴孔8接触,销轴5及刀架轴孔7及连杆轴孔8处均不传递承受剪切力。图1、2为驱动机构处于非剪切状态。
仍参阅附图。销轴5与刀架轴孔7、连杆轴孔8之间的最大垂直偏心距C、上动剪1处于初始剪切位置即水平状态时,偏心角a及偏心量e等视上动剪1的剪切轨迹及升降行程等而定。图示实施例中:C为2.5mm、偏心角a为35°、e为77mm、两偏心轴4的水平中心距为2650mm、两连杆3上偏心轴孔至连杆轴孔8的垂直中心距为857mm、上动剪1的弧形刃弧径为6400mm、长度为3600mm、剪切钢板宽度为3500mm。
本机构既可在钢板横切的滚切剪中采用,也可在钢板纵切的滚切剪中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0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