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晶器冷却水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095.1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5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193 | 分类号: | C22B9/193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晶器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结晶器是电渣重溶生产中的主要器具,电渣重溶过程中结晶器水冷却交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时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和生产节奏的控制。现有的结晶器冷却水套有三个防涨圈,双层套管的内外管之间的距离为35mm,冷却水层较厚度,见图2,这种结构的结晶器冷却水套容易造成结晶器水循环方向的紊乱,水流速较慢,水冷却效果差,因而结晶器容易变形,使用寿命低,平均每台结晶器寿命约80炉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结晶器冷却水套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结晶器冷却水套。
本结晶器冷却水套的技术方案是采取单防涨圈结构,将冷却水层的厚度缩小到28mm。
本结晶器冷却水套包括双层套管、空心的防涨圈、进水口与出水口,防涨圈与双层套管固定为一体,双层套管内侧形成冷却水层,防涨圈的内腔与双层套管的冷却水层相通,其特征是:进水口设置在双层套管的一端外侧,出水口设置在双层套管的另一端外侧,只有一个防涨圈,防涨圈设置在靠近出水口的部位,防涨圈到出水管的距离为双层套管的四分之一,双层套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8mm,一般为25mm。
在使用时,防涨圈设置在结晶器容易变形的部位。本结晶器冷却水套采取上述结构,只有一个防涨圈,水的流向稳定,双层套管的内外管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8mm,使水流速加快,对结晶器的冷却效果好,因而结晶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到120炉以上,节约了电渣重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结晶器冷却水套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结晶器冷却水套的结构图。
上述图中:
1、防涨圈 2、外管 3、冷却水层腔 4、双层套管
5、内管 6、电渣重溶池 7、出水口 8、进水口
9、防涨圈 10、防涨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结晶器冷却水套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结晶器冷却水套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描述的结晶器冷却水套包括双层套管4、空心的防涨圈1、进水口8与出水口7,防涨圈1与双层套管4固定为一体,双层套管4内侧形成冷却水层腔3,防涨圈1的内腔与双层套管4的冷却水层腔3相通,其特征是:进水口8设置在图1中双层套管4的下端外侧,出水口7设置在双层套管4的上端外侧,只有一个防涨圈1,防涨圈1设置在靠近出水口7的部位,防涨圈1到出水口7的距离为双层套管4的四分之一,双层套管4的内管4与外管2之间的距离为25mm。
本实施例的出水口7与进水口8均焊接着管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