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674.6 | 申请日: | 200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盛华;刘利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盛华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D13/04;B21D3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601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纺织机械 轨道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具体为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机械上使用的一些长尺寸零件,如细纱机中的拉杆、车面板、吊锭架、气环支杆、托板、滑轨等。这些零件的加工工艺均是通过剪床对原料钢板多次剪切落料后,再通过折弯机或油压机根据产品形状要求多次冲压弯曲变形后成型。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大型设备投入量大,且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产品成本高,能耗高;而且生产中安全隐患多。且存在着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方面的缺陷。现有的工艺和使用的设备在制造一些纺织机械上使用的零件在要求尺寸不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较为合适。但是对于断面复杂的薄壁零件(如高速弹力丝机中的热轨、热箱门、冷轨道、细纱机中的铁皮下销等)就显得工艺过程繁杂,投入设备多,甚至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冲压技术和设备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工艺复杂、成本高及精度低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初压辊轮,至少一组整型辊轮,每组初压辊轮由压辊轮和托辊轮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其中,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和中右环面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压辊轮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其中左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实际生产使用中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与轴向的角度分别和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与轴向的角度相等,即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分别和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平行。
每组整型辊轮包括基座辊轮和其两侧上方的侧压辊轮,其中基座辊轮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和右环面,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和右环面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每个侧压辊轮上至少设有一个压环带,压环带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和右环面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5~0°。实际生产中左环面、右环面和轴向的夹角相等。
如图1所示意,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冷轨道为V字型主体,其上方两侧还带有卷折,初压辊轮的压辊轮的中左环带和中右环带与托辊轮的中左环面和中右环面相互挤压金属带而形成冷轨道的V字型主体,初压辊轮的压辊轮的左环带和右环带与托辊轮的左环面和右环面相互挤压金属带而形成V字型主体上方两侧的卷折段;然后由整型辊轮的基座辊轮左环面和右环面之间横截面的角度逐渐变小而使V字型主体的两臂之间的夹角达到产品要求,同时两侧压辊轮分别和基座辊轮左环面和右环面相互挤压卷折段而形成最后的卷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尺寸渐变的轧辊,将定制好尺寸的金属薄板带逐渐加压变形的安装设计,通过尺寸渐变的轧辊逐渐挤压将原材料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很好地解决了各种防止机械中外形纵长,批量较大,断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加工制造的难题。该装置能够连续生产,所以效率高,而且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传统加工方法材料利用率为91%,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96%,而且由于轧辊和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冲压折弯设备相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投入少。所以综合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冷轨道结构示意图(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盛华,未经王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式搜寻的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二甲基氯硅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