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中转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708.1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7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晋斌;孙治国;刘勇;龙玉霞;田文军;卫国防;秦书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中转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设备,具体为一种自动将存放生活垃圾的垃圾箱装卸到配套垃圾转运车上的垃圾中转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垃圾中转站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在地面修建房屋作为堆放垃圾的中转站,这种垃圾中转站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尤其是堆放的垃圾需用人力装上汽车,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一种是用垃圾存放桶放置在地面作为垃圾中转站,中转时由人力将垃圾桶挂在专用垃圾车的升降装置上,由升降装置将垃圾桶的垃圾倒在垃圾车内,这种垃圾中转站容积小,垃圾滋出同样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倾倒垃圾于车内时,垃圾的臭气弥散,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有一种是在地下设置垃圾存放箱作为垃圾中转站,这种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小且不会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是目前垃圾中转站的发展方向,但现有的地下式垃圾站主要是依靠一至二个液压举升缸将托板及垃圾箱举升离地面,人工垃圾箱推拉到停靠在地坑旁边的汽车上,垃圾容量较小,工作强度大,垃圾箱的装卸不方便,造成运送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垃圾中转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稳定可靠、方便高效的垃圾中转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垃圾中转设备的主要方案为:垃圾中转设备,包括地坑1、升降机构2、平台3、平台支撑机构4、垃圾箱5、箱体挂钩机构6和电气液压工作站7,其结构为:升降机构2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平台支撑机构4固定在地坑1左右两侧面上端部的凹槽11内,平台3活动放置在升降机构2上的横梁21上,垃圾箱5活动放置在平台3上,箱体挂钩机构6固定在升降机构2上部外侧,电气液压工作站7固定在地坑1上表面上。
上述的地坑1为长方形凹坑,在地坑1的左右两侧面上端部设置有凹槽11。
上述的升降机构2包括横梁21、外套筒22、内套筒23和升降油缸24,其结构为:外套筒22通过升降油缸24垂直套装在内套筒23外,升降油缸24的一端铰接在内套筒23的底部,升降油缸24的另一端铰接在外套筒22的顶部,横梁21沿纵向分别固定在两个外套筒22的下端部,内套筒23的底部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
上述的平台支撑机构4包括水平支撑座41、滑动油缸42和纵向支撑座43,其结构为:长板形水平支撑座41一端固定在凹槽11内,另一端悬空在凹槽11内,滑动油缸42的一端铰接在地坑1的凹槽11的底面,滑动油缸42的另一端铰接在长方形纵向支撑座43的侧面,纵向支撑座43的下表面与水平支撑座41的上表面相接触。
上述的箱体挂钩机构6包括挂钩油缸61、下支撑座62、连杆63、挂钩64和支撑台65,其结构为:下支撑座62固定在升降机构2的外套筒22上部外侧面上,挂钩油缸61的一端铰接在下支撑座62上,挂钩油缸61的另一端铰接连杆63的一端,连杆63的另一端固定挂钩64的一端,支撑台65固定连接在升降机构2的外套筒22上部外侧面上,挂钩64的下表面与支撑台65的上表面相接触。
电气液压工作站7通过液压管分别与升降机构2的升降油缸24、平台支撑机构4的滑动油缸42和箱体挂钩机构6的挂钩油缸61相连,通过开关来控制压力油的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式气体能量交换系统
- 下一篇:无缝导风筒结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