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坠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184.8 | 申请日: | 2007-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4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伟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震夯 |
地址: | 053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坠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作业防坠落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坠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爬梯进行高空作业的人员来说,为了保险起见,在行进过程中,采用两根保险绳,行进一段距离,就将其中一根保险绳固定;然后继续上行,行进一段距离,再将另一根保险绳固定,将下面的保险绳解开,继续上行,如此往复,不但行进速度缓慢,而且,一旦上面的保险绳脱落,人体会下落一段距离,高速下落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保险系数高的防坠落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由内折边缘围成的可卡入防坠落滑道的滑槽,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通过拨杆支点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的壳体上的拨杆,拨杆一端与防坠落滑道接触,另一端与保险绳固定。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拨杆通过弹性机构与所述的壳体连接;所述的弹性机构为弹簧;所述的壳体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滑杆连接,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在所述的防坠落滑道上偏离中心线一侧设置有条形突起,在所述的滑槽内与防坠落滑道对应位置设置有条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在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由内折边缘围成的可卡入防坠落滑道的滑槽,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通过拨杆支点可转动固定在所述的壳体上的拨杆,拨杆一端与防坠落滑道接触,另一端与保险绳固定,在人体上行过程中,拨杆与防坠落滑道几乎处于分离状态,防坠落装置沿防坠落滑道向上滑动,当突然下滑时,在保险绳的作用下,拨杆沿拨杆支点转动,拨杆端部挤压防坠落滑道,并且壳体侧面的内折边缘与防坠落滑道的压力增大,使得其间的摩擦力增大,人体不容易下滑,起到防坠落的目的;其二,由于拨杆通过弹性机构与所述的壳体连接,使得拨杆端部始终与防坠落滑道接触,人体一旦下滑,拨杆能迅速与防坠落滑道作用,不至于下滑一段距离,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三,由于壳体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通过滑杆连接,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便于将该防坠落装置安装于防坠落滑道上;其四,由于在所述的防坠落滑道上偏离中心线一侧设置有条形突起,在所述的滑槽内与防坠落滑道对应位置设置有条形凹槽,防止安装时将该防坠落装置装反,起不到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坠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坠落装置俯视图;
图3为壳体左右两部分分开安装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坠落装置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坠落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侧面边缘2内折,形成滑槽3,滑槽3可卡入防坠落滑道4上,在壳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拨杆5,拨杆5通过拨杆支点6可转动固定在壳体1上,拨杆5的一端与防坠落滑道4接触,另一端与保险绳7固定。
为了使得拨杆5端部始终与防坠落滑道4接触,人体一旦下滑,拨杆5能迅速与防坠落滑道4作用,不至于下滑一段距离,对人体造成伤害,拨杆5通过由弹簧等弹性机构8与壳体1连接。
如图3为了便于将壳体1安装于防坠落滑道4上,壳体分为左半部11和右半部12,左半部11和右半部12通过滑杆13连接,并通过控制机构14控制,控制机构14如现有技术中卡簧锁等。
为了防止安装时将该防坠落装置装反,在防坠落滑道4上偏离中心线一侧设置有条形突起41,在滑槽3内与防坠落滑道4对应位置设置有条形凹槽31。
使用时,先将控制机构14打开,将滑槽3与防坠落滑道4固定,锁闭控制机构14,将保险绳7固定在人体上,向上行进过程中,拨杆5与防坠落滑道4几乎处于分离状态,防坠落装置沿防坠落滑道4向上滑动,当突然下滑时,在保险绳7的作用下,拨杆5沿拨杆支点6转动,拨杆5端部挤压防坠落滑道4,并且壳体1侧面的内折边缘2与防坠落滑道4的压力也增大,使得内折边缘2与防坠落滑道4之间以及拨杆5与防坠落滑道4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人体不容易下滑,起到防坠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伟,未经邵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模膜
- 下一篇:回用水紫外光-氯消毒剂顺序消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