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面扫描阵列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2654.0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5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可忠;牛传峰;张文静;杨兵;毛贵海;耿京朝;郗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3/00 | 分类号: | H01Q3/00;H01Q3/01;H01Q3/02;H01Q19/1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8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阵列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卫星通信及移动测控领域中的一种镜面扫描阵列天线,特别适用于工作在车载或船载移动卫星通信、测控应用情况下的各种卫星通信或单收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要使卫星通信天线在车载、船载情况下实现和卫星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采用传统抛物面天线或阵列天线,方位和俯仰都采用机械控制的方法,带动整个天线转动。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需要较大的转动空间和伺服功率。
二是采用低剖面阵列天线,方位面采用机械控制的方法,带动整个天线转动,俯仰面则采用相控的方式实现波束扫描,每个单元天线都需要相应的移相器、接收和发射组件等。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设备量大,射频插入损耗大,导致等效口面效率较低。
三是采用抛物面或抛物柱面天线,方位面采用机械控制的方法,带动整个天线转动,俯仰面仅转动天线抛物面或抛物柱面,天线馈源则保持不动,实现俯仰面波束扫描。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抛物面反射面和初级馈源设计复杂,天线在大扫描角时增益下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采用阵列天线馈电方式,通过旋转反射镜面的方式实现波束扫描的镜面扫描阵列天线。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伺服结构简单、低加工成本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它包括阵列天线1、反射镜面2、镜面旋转机构3;
所述的阵列天线1包括有M×N个阵列单元11组合成阵列口面,M或N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支架用紧固件安装在天线平台上;
所述的镜面旋转机构3在天线平台上沿Z轴正方向通过支撑件安装在阵列天线1的上部;
所述的反射镜面2用紧固件安装在镜面旋转机构3的安装面上。
本实用新型阵列天线1的组阵结构为矩形阵、或圆形阵、或锥削分布阵、或不等间距分布的矩形阵、或不等间距分布的锥削分布阵。
本实用新型阵列单元11的单元构成为微带天线、或波导形式的天线、或缝隙天线、或喇叭天线、或振子形式的天线。
本实用新型镜面旋转机构3带动反射镜面2绕X轴旋转、或绕Y轴旋转、或绕X轴与Y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反射镜面2由导电平面薄板材料制成、或介质材料制成,介质材料表面涂覆有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射镜面2、镜面旋转机构3,使用时只需将反射镜面2绕X轴旋转、或绕Y轴旋转,即可实现天线的一维扫描,若绕X轴与Y轴同时旋转一定角度,则可实现二维扫描,达到波束扫描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面2由导电薄板材料或介质材料制成,使反射面重量较轻,反射镜面2旋转时所需要的伺服功率很小,伺服机构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加工成本很低。
3本实用新型M×N个阵列单元11的组阵结构形式多样,可以对波束旁瓣特性灵活控制,实现天线的低副瓣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面2实施例初始角度为α波束指向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射镜面2实施例旋转角度为β时波束指向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阵列天线1、反射镜面2、镜面旋转机构3。安装结构参见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阵列天线1包括有M×N个阵列单元11组合成阵列口面,M或N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支架用紧固件安装在天线平台上。实施例为4×4个阵列单元,其尺寸长×宽×高为100mm×100mm×50mm。阵列天线1的作用是完成电磁信号的接收或发射。
本实用新型M×N个阵列单元11的组阵结构为矩形阵、或圆形阵、或锥削分布阵、或不等间距分布的矩形阵、或不等间距分布的锥削分布阵。实施例阵列单元11为4×4个排列的矩形阵,其矩形阵排列的目的是使俯仰和垂直两个面的波束宽度基本一致。
本实用新型阵列单元11的单元构成为微带天线、或波导形式的天线、或缝隙天线、或喇叭天线、或振子形式的天线。实施例阵列单元11的单元构成为波导形式的天线,其波导形式的天线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辐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无线终端的拉杆天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小面积高性能电子标签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