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种子脱皮及分离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700.7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4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胡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开发区泰安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晓云 |
地址: | 0306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种子 脱皮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果实脱皮及籽、皮分离方法及相关设备,适用于亚麻籽或类似农作物果实的脱皮及籽仁与壳皮分离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亚麻籽是一种油料作物的果实。籽粒中含油率很高,并且油中含有48%左右的σ-亚麻酸,在大宗油脂作物中,它的σ-亚麻酸含量最高。在壳皮中含有8%左右的亚麻胶,是油脂作物中唯一可利用的植物胶资源。亚麻饼粕中含有大量的亚麻木脂素,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它的含量是其它作物的800倍左右。迄今为止,上述各有益成分的加工利用都是在未经脱皮或未经有效地籽、皮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上述各种有益成份的收率很低。亚麻籽为扁平的椭圆形,长约4.8mm,宽约2.5mm,厚约1.1mm,籽粒总重量中籽皮大约占45%左右。由于亚麻籽含油率高且形状特殊,常用的碾压或磨擦脱皮方法会使籽粒与壳皮粘在一起,使得脱皮后的籽、皮分离非常困难。国外曾有人进行过小规模的亚麻籽脱皮及籽、皮分离实验,但规模仅限于每批100克左右的实验室试验,并未形成商业规模。中国专利02825044.3公开了一种“亚麻籽成分分离方法及装置”,其采用的方式是将干燥后的亚麻籽送入一个装有粗磨旋转器的分离仓通过磨擦使亚麻籽去壳,形成亚麻籽壳皮与籽仁,然后经筛网和/或重力分离方式使壳皮与籽仁分离。其为了控制亚麻籽在分离仓内的流动速度,还需向仓内通入气流并加入轻质材料。这种分离方法太过复杂而且难以控制。首先亚麻籽在分离仓内不断受到磨擦与挤压作用,脱壳后的籽仁内的油脂会溢出使壳皮之间或壳皮与籽仁之间发生粘连而难以进一步分离。另外采用向分离仓内送入气流的方式控制亚麻籽在仓内的流动速度比较困难,尤其是发生油脂粘连的情况下会更加困难。第三、采用筛网加重力分离的方式分离纯度不高,通常还需采取进一步的分离措施。第四,由于采用如上比较复杂的方法,因此导致该分离设备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植物种子壳皮与籽仁的分离设备。
一种植物种子脱皮及分离设备,包括离心脱皮机,在离心脱皮机的出料侧接有筛网设备,在筛网设备的出料侧接有输送带,在输送带前部落料端的上方有静电吸附装置。
所述的植物种子脱皮及分离设备,其中的筛网设备包括至少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筛孔的筛网,并且每层筛网的出料侧分别接有一个输送带。
所述的植物种子脱皮及分离设备,其中筛网设备为两层,上层筛网采用10-15目网孔筛网,筛网出侧对应第一输送带,下层筛网采用20-30目网孔筛网,筛网出料侧对应第二输送带。
所述的植物种子脱皮及分离设备,其中静电吸附装置为一个辊筒输送带,在辊筒输送带的端部静电辊筒通过电缆与静电发生器相连,在辊筒输送带下部有落料槽。
本发明的设备由于采用了离心脱皮装置与静电分离装置,使得整个设备系统变得十分简单,效率提高了3-4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流程图
图2是静电吸附装置示意图
图中1-干燥箱 2-离心脱皮机 3-料斗 4-加速转筒 5-转速调节器
7-上层筛网 8-下层筛网 9-粉末收集器 10-第一输送带 11-第一主动
轮 12-第一从动轮 13-第二输送带 14-第二主动轮 15-第二从动轮
16-静电辊筒 17-籽仁收集器 18-末破碎籽粒收集器 19-静电发生器
20-电缆 21-驱动轮 22-传输带 23-壳皮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开发区泰安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中开发区泰安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填充的床垫罩
- 下一篇:普通焊割炬专用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