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充漏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816.0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8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祥;罗红卫;李学超;郭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11/02 | 分类号: | B67C1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填充漏斗。
背景技术
电炉出钢眼砖座与出钢眼砖之间的缝隙为圆弧形,电炉在更换出钢口时,主要是把出钢口砖放好以后,用塞缝料把电炉出钢眼砖座与出钢眼砖之间的缝隙填充满,现在是人工用手向出钢口外围的缝隙填充出钢口塞缝料,耗费工时较长,每次更换出钢口平均时间用70分钟左右。由于电炉偏心区温度高,操作时劳动强度大,另外出钢口塞缝料由人工用手填充,不可避免的要流洒,造成塞缝料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存在空隙,容易发生漏钢现象。有时也用带有流管的漏斗作为填充漏斗填充圆弧形缝隙,现有漏斗的流管的出料口为圆形,出料口的形状与电炉出钢眼缝隙的形状不同,操作耗费时间长,也流洒塞缝料,不适于填充出钢眼的圆弧形缝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漏斗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适应于填充出钢口缝隙的漏斗。
本填充漏斗由流管与加料斗固定为一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流管是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扁管,流管的内侧为圆弧形面,所说的加料斗为双层结构,加料斗的外侧为锥形板,加料斗内侧为圆弧形面,流管的内侧圆弧形面在横截面所对应的圆心为90°-150°。
上述的填充漏斗,其特征是流管的内侧圆弧形面在横截面所对应的圆心为120°。
本填充漏斗采用横截面为圆弧形扁管,与出钢眼圆弧形缝隙相吻合,更换出钢口填充钢眼圆弧形缝隙时,将本填充漏斗的流管下端塞到出钢眼圆弧形缝隙,把塞缝料从加料斗加入,塞缝料从流管流入出钢眼圆弧形缝隙中,塞缝料快速准确地流入预定的位置,更换出钢眼的操作方便。将出钢眼更换时间缩短到50分钟,提高了出钢眼的检修质量,由于避免了塞缝料的流洒,节约了出钢眼的塞缝料,一般每次节约塞缝料100公斤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填充漏斗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仰视图。
图4是与图1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5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与图1相对应的右视图。
上述图中:
1、流管 2、侧板 3、外圆弧板 4、加料斗 5、锥形板
6、加料口 7、内圆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填充漏斗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填充漏斗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图2与图3描述的填充漏斗由流管1与加料斗4固定为一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流管1是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扁管,参见图4与图5,流管1由圆弧形面的内圆弧板7与外圆弧板3及两个侧板2构成。所说的加料斗4为双层结构,加料斗的外侧为锥形板5,本实施例的加料斗4的内侧为流管1的内圆弧板7的延长部分,也为圆弧形,参见图6与图7。本实施例的流管1内圆弧板7与外圆弧板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0°。加料半4的加料口6所对应的圆心角也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