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284.2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6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学友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磊;唐忠庆 |
地址: | 10004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蓄峰用 大型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大批量混凝土生产以及大面积建筑采暖,如何合理经济使用电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历来热力设计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且目前的换热系统存在换热器无法实现清水和含低浓度泥沙水的大流量热能交换,大型蓄热水池热力分布不均匀,大容积热量交换易产生温差过大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可使降低热力系统用电费用,也可解决现有换热系统的上述问题的换热系统是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降低了生产用电的成本,解决了目前的换热系统存在的换热器无法实现清水和含低浓度泥沙水的大流量热能交换,大型蓄热水池热力分布不均匀,大容积热量交换易产生温差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包括蓄热系统、生产用水供热系统、采暖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包括蓄热水池,蓄热水池顶部设有补软化水管,底部设有排水管,蓄热水池内设有层流换热器,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层流换热器顶部接供热水主管出水端,层流换热器底部接回水主管进水端,所述回水主管出水端与水泵I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I出水端口与电热锅炉进水口连接,所述电热锅炉出水口与所述供热水主管进水端连接;所述生产用水供水系统包括换热盘管、生产水箱,所述换热盘管设于水箱内所述层流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之间,所述生产水箱出水口连接除污器进水口,所述除污器出水口连接大流量、大流速的水泵II的进水口,所述水泵II的出水口与换热盘管的进水端连接,换热盘管的出水端连接生产水箱的进水口;所述采暖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蓄热水池右侧的热水出口连接水泵III的进水口,水泵III的出水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水进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热水出口与蓄热水池右侧的采暖回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水进水口连接供暖设备的出水口,板式换热器的冷水出水口连接供暖设备的进水口。所述的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可以利用低电价谷、平电能,换热节能,达到高电价峰电阶段使用热能,可以进行2种不同的大流量热量交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的有益效果为:降低了生产用电的成本,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可实现清水和含低浓度泥沙水、软化水和硬度水两种不同介质大流量换热;蓄热水池热力分布均匀;大容积热量交换温差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蓄热系统;2、生产用水供热系统;3、采暖系统;10、蓄热水池;11层流换热器;12、电热锅炉;13、水泵I;20、换热盘管;21、生产水箱;22、除污器;23、水泵II;30、板式换热器;31、水泵III;32、供暖设备;100、热水出口;101、采暖回水口;102、补软化水管;103、排水管;104、供热水主管;105、回水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谷蓄峰用大型节能换热系统,包括蓄热系统1、生产用水供热系统2、采暖系统3,蓄热系统1包括蓄热水池10,蓄热水池10顶部设有补软化水管102,底部设有排水管103,蓄热水池10内设有层流换热器11,排水管103上设有阀门,层流换热器11顶部接供热水主管111出水端,层流换热器11底部接回水主管115进水端,回水主管115出水端与水泵I13进水口连接,水泵I13出水端口与电热锅炉12进水口连接,电热锅炉12出水口与供热水主管111进水端连接;生产用水供水系统2包括换热盘管20、生产水箱21,换热盘管20设于水箱内所述层流换热器1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生产水箱21出水口连接除污器22进水口,除污器22出水口连接大流量、大流速的水泵II23的进水口,水泵II23的出水口与换热盘管20的进水端连接,换热盘管20的出水端连接生产水箱21的进水口;采暖系统3包括板式换热器30,蓄热水池10右侧的热水出口100连接水泵III31的进水口,水泵III31的出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热水进水口,板式换热器30的热水出口与蓄热水池10右侧的采暖回水口101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冷水进水口连接供暖设备32的出水口,板式换热器30的冷水出水口与供暖设备32的进水口连接。
使用时,蓄热系统1利用低谷电进行蓄能,避开高峰电价时段,降低电热锅炉12较高的运行电费,从而达到节能和降低成本的效果;层流换热器11使蓄热水池10内热力均匀;生产用水供水系统2中换热盘管20和大流速、大流量水泵II21的运用实现了清水和含低浓度泥沙水两种不同介质的大流量换热;采暖系统3中板式换热器30的运用实现了软化水和硬度水两种不同介质的大流量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学友,未经林学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圆规
- 下一篇:与高速公路配套的专用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