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配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640.0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种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种立刚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丰台区右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配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注射配液用的医用配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护理的日常工作当中,配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根据不同病人用药的要求,需要将不同的药品分别配制于输液瓶中,再输入到病人体内。在配液过程中,药瓶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需要用力外拉注射器推拉杆才能将药液抽出,工作强度大,而且操作过程中针头容易脱落,造成污染。由于医院每天需注射的病人较多,而病房护理的病人则更需要大量的药品注射,因此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十分辛苦。现在已设计出一种医用配液器(参见中国专利:ZL200520141905.7),由壳体、微型电机、传动及牵引装置、定位机构组成,微型电机及传动装置位于壳体内,壳体前端为用于固定注射器的舱室,传动及牵引装置主要由丝杠传动机构构成,且前端的丝杠同时做为牵引部件可进入到注射器推拉杆的中空孔中,丝杠螺母端带有与注射器的推拉杆相配合的卡槽。微型电机控制传动及牵引装置的运动,从而带动注射器的推拉杆前后平移以完成抽吸及注射药液。这套仪器的发明无疑为注射器的使用带来了新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一些棘手问题,但在使用当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如:1、注射器推拉杆被牵引进入机器后,机器内部缺少使注射器推拉杆相对与机器内部隔离以避免对推拉杆造成污染的结构;2、牵引注射器推拉杆频繁水平往复运动的丝杠游离端不够稳定;3、注射器插入医用配液器内定位不易把握,且轴向易发生位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配液器,其结构合理,体积小,适于医护人员灵活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医用配液器,包括一带有可开启的上盖及供注射器针头穿出口的壳体,壳体内前端开设用于容置注射器的舱室,壳体内后端置有微型电机及受其控制驱动的传动装置及牵引装置,微型电机的电源开关位于壳体外侧,所述牵引装置为可伸入到注射器推拉杆中心孔内的丝杠,丝杠螺母前端带有与注射器的推拉杆相配合的卡槽,丝杠尾端经由传动装置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医用配液器壳体后端内壁有一可更换的用于使进入配液器中的注射器推拉杆与配液器内部部件相对隔离的隔离套筒。
所述的隔离套筒外壁上可以有一凸起的定位棱,定位棱与套筒轴线平行,配液器壳体内壁有一容纳该棱的定位槽;该定位棱在先进入配液器的一端可以长出套筒一段。
所述的医用配液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至少有一个定位臂,配液器壳体内壁上有容纳相应数目定位臂滑动的导轨,隔离套筒上有相应数目的通孔槽。
所述容置注射器舱室内后部设有用于使注射器定位及轴向限位的限位槽。
所述的传动装置为皮带或齿轮传动机构;微型电机为可带减速器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配液器可外接电源或内装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相对现有的配液器体积更小,操作、携带方便;
2、缩短配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能够实现自动抽取药液,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4、有效防止部件的交叉污染;
5、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在配液操作中手对注射器推拉杆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配液器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未装入注射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配液器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装入注射器)
图3为隔离套筒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离套筒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配液器由带有可开启上盖(图中未示出)及供注射器针头穿出口101的壳体1、开设在壳体内前端用于容置注射器的舱室12及置于壳体内后端由微型电机2控制驱动的传动装置3(或3’)及牵引装置组成。
微型电机2为带减速器的电机,电源开关5(可同时设有注射键和抽吸键)位于壳体1外侧,微型电机2外接电源线13,本实用新型的医用配液器亦可内装电池。
本实用新型医用配液器的牵引装置包括一可伸入到注射器推拉杆15中心孔18内的丝杠9,丝杠尾端经由传动装置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微型电机2控制驱动的传动装置可以是齿轮传动机构3(参见图1),亦可以是皮带传动机构3’(参见图2),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种立刚,未经种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活性炭纤维层的滤棒和滤嘴
- 下一篇:卧辊磨的碾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