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高亮背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732.9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恒;杨东升;陈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高亮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尤其是一种高亮度、高均匀性的直下式高亮背光源,用于对辉度要求比较高的液晶显示器的照明。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平板显示(以下简称:FPD)技术中,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居于统治地位,而透射式LCD又是当前LCD技术的主流。由于LCD本身并不发光,因此背光源对于透射式LCD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根据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背光源可以分为测光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目前侧光式背光源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而直下式背光源则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
典型的侧光式背光源是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棱镜片和偏振片组成的。其基本工作过程是: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前端面耦合进入导光板后在导光板上下底面及两侧面间来回全反射向导光板末端面方向推进,当射到下底面的散射网点时,反射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并破坏全反射条件从而部分散射光有机会从上底面透射出导光板,成为输出光。为再次利用在反面漏出的散射光而设置了反射板,为缓解辉斑而设置了扩散板,为增加正面发光强度,又增加了棱镜片和偏振片。这种方式的背光照明系统符合薄型要求,且能获得高亮、均匀的平面光源,几乎所有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和各种大型的LCD显示都是使用这种方式的背光照明系统,这种背光照明系统目前已成为大型液晶显示器中背光照明系统的主流产品。亮度是背光源性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只有高亮度的背光源才能使得画面色彩更鲜艳。测光式背光源的亮度和设置在导光板侧面上的光源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应用领域对薄型轻量的要求很高,所以不允许设置较多的光源。因此,这种侧光方式无法实现高亮度以及高辉度的背光源。目前LCD的亮度只有250cd/m2左右,其背光源的中心亮度大约有5500cd/m2左右,均无法满足户外(尤其是强烈阳光下)显示的要求。为了在强烈的太阳光下能够看清显示画面,必须要提高LCD器件的画面亮度,所以迫切需要适用于LCD的高亮度背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满足户外以及特殊场合使用的高亮度LCD器件的要求的背光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下式高亮背光源,主要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发光组件、扩散板、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和上扩散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棱镜膜和与第一棱镜膜正交的第二棱镜膜;所述发光组件的预设空间中设有一热电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由一底板和两对侧板组成的盒体,其中一对侧板之间间隔固定多个光源,另一对侧板的内侧设置背板,所述光源和底板之间设置反射片。所述盒体的高度为15~40mm,所述背板的内侧与底板的夹角为115~170°。所述光源可以为冷阴极荧光灯管(以下简称:CCFL),还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LED)。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光源为CCFL灯管,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所述CCFL灯管的支撑物,支撑物穿过所述反射片上开设的孔洞;所述CCFL灯管下设有灯管托。所述第一棱镜膜可以为水平设置的棱镜膜,那么所述第二棱镜膜则为垂直设置的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还可以为垂直设置的棱镜膜,那么所述第二棱镜膜则为水平设置的棱镜膜。
这种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源的亮度可以达到20000cd/m2以上,利用其照明的LCD具有1000cd/m2以上的亮度,达到了LCD户外显示的要求。而且,该直下式背光源中的热电偶,能够对背光源进行温度控制,减小了温度过热对背光源的影响。因此,这种直下式高亮背光源适用于对辉度要求比较高和特殊场合使用的LCD。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直下式高亮背光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光源为CCFL灯管。
图2所示是图1中灯管托14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直下式高亮背光源的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