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桌上曲棍球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744.1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聂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春晖 |
主分类号: | A63F7/06 | 分类号: | A63F7/06;A63F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0727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桌上 曲棍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竞技娱乐玩具器材技术领域,是一种桌上曲棍球。
背景技术
已有的桌上用球员玩偶的娱乐玩具,是将几个球员玩偶用一根横向的操作杆串连在一起,甲、乙双方各设置两排,由两个人分别操作一边的操作杆,通过操作杆横向推拉和转动,控制球员玩偶击打球体,进行竞技娱乐对抗和攻门,由于各方的球员玩偶分别串连在操作杆上,需同时联动,动作单一,不能单独控制,缺乏娱乐趣味性和竞技战术配合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桌上曲棍球,它可单独控制桌上的每个球员玩偶,进行进攻、防守、抢断等战术配合,可大大提高娱乐趣味性、竞技战术配合性和对抗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桌上曲棍球,它包括有球场底板、四周挡板、两端球门,其特征在于:在球场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独自转动的甲球员玩偶和乙球员玩偶,每个甲球员玩偶和乙球员玩偶的下端连接有穿过球场底板的玩偶转轴,在球场底板上的玩偶转轴上分别连接有击球杆,在球场底板下端的玩偶转轴上分别连接有皮带轮,在球场两侧挡板外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操作转杆,在操作转杆的下端分别套接有皮带轮,该皮带轮处在球场底板的下部,该皮带轮通过皮带分别与玩偶转轴上的皮带轮连接。
所述的多个甲球员玩偶和乙球员玩偶在球场底板上呈行列交错设置,每个甲球员玩偶下端的皮带轮分别通过各自的皮带与一侧对应的操作转杆下端的皮带轮连接;每个乙球员玩偶下端的皮带轮分别通过各自的皮带与另一侧对应的操作转杆下端的皮带轮连接。
在球场底板两端球门处分别设置有可横向移动的甲守门玩偶和乙守门玩偶,在甲守门玩偶和乙守门玩偶的下部球场底板上设有槽形通孔,在甲守门玩偶和乙守门玩偶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穿过槽形通孔的各自的竖杆,该各自的竖杆的下端分别与一侧设置的各自的横连杆连接,该各自的横连杆的外端连接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单独控制桌上的每个球员玩偶,进行进攻、防守、抢断等战术配合,可大大提高娱乐趣味性、竞技战术配合性和对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桌上曲棍球,它包括有球场底板1、四周挡板5、两端球门2,在球场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可独自转动的甲球员玩偶6和乙球员玩偶4,每个甲球员玩偶6和乙球员玩偶4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穿过球场底板1的玩偶转轴14、19,在球场底板1上的玩偶转轴14、19上分别连接有击球杆15、20,用击球杆15、20击打球27,在球场底板1下端的玩偶转轴14、19上分别连接有皮带轮13、18,在球场两侧挡板5外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操作转杆8、9,在操作转杆8、9的下端分别套接有皮带轮11、16,该皮带轮11、16处在球场底板1的下部,该皮带轮11、16通过皮带12、17分别与玩偶转轴14、19上的皮带轮13、18连接。在球场底板1的下部连接有支腿10。
所述的多个甲球员玩偶6和乙球员玩偶4在球场底板1上呈行列交错设置,每个甲球员玩偶6下端的皮带轮14分别通过各自的皮带12与一侧对应的操作转杆8下端的皮带轮11连接;每个乙球员玩偶4下端的皮带轮18分别通过各自的皮带17与另一侧对应的操作转杆9下端的皮带轮16连接。
在球场底板两端球门2处分别设置有可横向移动的甲守门玩偶3和乙守门玩偶7,在甲守门玩偶3和乙守门玩偶7的下部球场底板1上均设有槽形通孔21,在甲守门玩偶3和乙守门玩偶7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穿过槽形通孔21的各自的竖杆22,该各自的竖杆22的下端分别与一侧设置的各自的横连杆23连接,该各自的横连杆23的外端连接有手柄25、26。在横连杆23上连接有两个支座24。
本实施例的甲球员玩偶6和乙球员玩偶4在球场底板1上是4行5列交错设置(4×5),也可4行4列交错设置(4×4),也可3行4列交错设置(3×4),也可3行6列交错设置(3×6)。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实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春晖,未经聂春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