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869.4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7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柴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循环 消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属于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日益关注,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公共场所,消除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污染物和改善空气中的不良气味成为了人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为了获得清洁卫生的空气,较先进的空气净化装置多采用臭氧发生器,将一定量的臭氧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利用臭氧的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和消除异味。这种方式的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时间长、消毒净化不彻底、消除异味效果不明显。这种方式只能对臭氧发生器附近的局部空气进行消毒,而需要对室内空气整体消毒时,为了避免臭氧对身体造成伤害,人要离开该房间,并关闭门窗,待消毒结束后且残留在室内的臭氧分解殆尽时,人方可以进入房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具有一机箱,机箱内设有反应室和风机室,反应室内设有臭氧发生装置;反应室通过风机的进气口与风机室连通;机箱外设有与反应室连通的进风管和与风机室连通的排风管;机箱外部还设有控制开关。
机箱外还可以设有红外感应装置,当感应到有人经过的时候,自动启动装置进行除味除菌操作,这种设计尤其适用于卫生间或吸烟室的入口。
进风管的管口(指不与机箱和反应室相连的管口)处设有滤网,用于阻隔和过滤较大的固体和/或颗粒物,还能防止蚊虫爬入,从而保护臭氧发生器和风机不受损伤。滤网一般可以更换,较好的滤网还可以含有活性炭成分的滤层对空气进行初级过滤。
所述排风管内还设有矫味器,矫味器为容置有矫味剂的通透容器,如网袋。
矫味剂能够产生良好的气味,使净化后的气体排放到空间内,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嗅觉感受。矫味剂可以是化学合成的,但我们更推荐使用天然植物香料。制备方法包括:
(1)选择天然柏树叶(或天然橘柑全果)倒浆成型,待干燥后放在矫味器内;(2)选择天然檀香木,粉碎加工成粉末,倒浆成型,待干燥后放置在矫味器内。
进风管和排风管可以有多个分支管道,便于多方位地收集和排放气体。
所述进风管的管口(指不与机箱和反应室相连的管口)设于房间距地面10-60厘米处。排风管的管口(指不与机箱和风机室相连的管口)设于房间距房顶0-20厘米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反应室内的臭氧发生装置连续不断地产生高浓度的臭氧气体,室内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到反应室内,室内空气流向风机箱的过程被高浓度臭氧气体瞬间氧化和除味,清洁的空气经过风机箱进入排风管,被排放到室内,被排出的清洁空气很快便逐级扩散至室内。排出的空气中臭氧气体的含量保持人体安全的浓度。当排气管内设有矫味器时,排放出的空气还能产生舒适的嗅觉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消毒除味的过程发生在相对密闭的小空间内,其中高浓度的臭氧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排放出的气体中臭氧浓度极低,对人体安全无害,消毒过程中不影响人对空间的使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凡依照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所进行的本领域公知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和图2,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具有一机箱1,机箱内设有反应室11和风机室12,反应室11内设有臭氧发生器2;反应室11通过风机3的进气口与风机室12连通;机箱1外设有与反应室11连通的进风管4和与风机室12连通的排风管5;进风管的端口设有滤网41;机箱外部设有控制开关6。排风管内设有矫味器7,矫味器7为容置天然香料(柏树叶提取物或檀木提取物)的网袋。
臭氧发生器的功率为15W,臭氧生成量200mg/h;风机的功率为85W;进风管和排风管的材料为UPVC管材。臭氧发生器和风机的参数根据适用空间大小可以调整。
参阅图3,该空气循环消毒除味机的安装在房间的顶部,进风管(含两个分支管道)设在墙壁内,距地面10-60厘米处,排风管(含两个分支管道)末端设在距房顶0-20厘米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未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丝刷
- 下一篇:一种线圈托盘固定方便的电磁大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