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输液监视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367.3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栋;马云峰;马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云峰陈国栋马雪峰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蓓 |
地址: | 650021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输液 监视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人体静脉点滴输液过程进行自动监测结果和报警的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微型输液监视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自动输液控制器一般由红外液滴传感器、按键输入机构、中央计算处理机构,显示机构、检测执行控制电路、执行步进电机、减速机构、位置控制机构、压力控制机构以及阀门和报警装置组成一个能自动控制和检测输液流量的闭环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按键机构输入需要控制的输液流量、数量和输液管的类型等控制要素,所输液滴经红外液滴传感器,转为代表液滴流量的脉冲信号,经放大电路和滤波整形电路处理后,传给中央处理计算机,计算机再与医护人员输入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后再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减速机构、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及阀门。运行到预定位置,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始终保持输液量在规定范围。上述传统输液控制器是具光机电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因而价格昂贵,在国内普及率不高。而且,显示过于简单,使病人及护理人员在出现输液异常时,无法直观获知异常所在,须通过再次检查,并核实说明书方能明白异常原因,再等到解除异常故障,耗时耗力,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输液监视报警器,由中央计算处理器,红外液滴流速传感器和显示机构组成一个微型输液流量、滴液检测报警开环微型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价格低廉,显示屏可同时、实时显示多个参量:已输量、剩余时间、每小时流量、每分钟滴数、电池电量等输液参数;并对“手动开关未打开”、“输液管弯曲打折或起雾”、“剩余量提示”、“输液中途改变流量”、“电池电量耗尽”和“输液结束”进行不同声响的报警,使用方便、准确、安全、可靠。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输液监视报警器,是由外壳、电源开关、滴斗夹紧装置、点滴速度传感器、输液器滴斗放置腔、液晶显示屏、设置键、指示灯、报警器和控制电路组成。其中,液晶显示屏与设置键电路连接,通过三个设置键设置液晶显示屏,同时显示以下五个参数:
xxxx (每小时流量)
xxxx (每分钟滴数)
xxxx (剩余时间)
(电池电量指示)
xxxx (表示正在输液中和已输量)。
串行显示液滴指示灯由三只发光二极管组成,当滴斗每滴液体滴下后,其三个发光二极管将从上到下轮流显示一次,模拟液滴滴落,极具动感、美观。在输液器滴斗放置腔内装有两个滴斗夹紧装置,主要为在晃动的救护车中使用,而不易滑落。在输液器滴斗放置腔内还串联安装有三组点滴速度传感器,目的是防止在晃动的救护车内液滴轨迹晃动较大,而出现检测不到的现象。
工作过程如下:
1、打开电源开关,液晶显示画面为图3所示的开机画面,同时背光点亮。设备将可按出厂设置(每毫升滴数为17D/mL、总输液量为500毫升;输液剩余报警量为50毫升)对输液过程进行监视报警。
2、参数设置
1)“每毫升滴数”的设置:
在背光点亮的情况下,按键,同时峰鸣器发出一短声,显示画面为图4所示,表示“每毫升滴数”的出厂设置为17D/mL,且每半秒闪烁表示可进行“每毫升滴数”的设置,此时,可按住或键增加或减少每毫升滴数,增减步长为1滴,直至调到与实际输液器所需值相符,然后按键,此时蜂鸣器又发出一短声确认,“每毫升滴数”设置完成。
2)“总输液量”的设置:
“每毫升滴数”设置完成后,显示画面变为如图5所示:表示“总输液量”的出厂设置为500毫升,且每半秒闪烁表示可进行“输液总量”的设置,此时,可按住或键,增加或减少输液总量,增减步长为10mL,直至调整到与实际输液总量所需值相符,然后按键此时蜂鸣器又发出一短声确认,“输液总量”设置完成。
3)“输液剩余报警量”的设置:
“输液总量”设置完成后,显示画面变为图6所示:表示“输液剩余报警量”的出厂设置为50毫升,且当每半秒闪烁一次,表示可进行“输液剩余报警量”的设置,此时可按住或增加或减少输液剩余报警量,增减步长为5mL直至调整到与实际输液剩余报警量所需值相符,然后按键此时蜂鸣器又发出一短声确认,“输液剩余报警量”设置第三项全部设置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云峰陈国栋马雪峰,未经马云峰陈国栋马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