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连接外衣和内衣的肩带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774.4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8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叶 |
主分类号: | A41F15/00 | 分类号: | A4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000四川省乐山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外衣 内衣 肩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连接外衣(除文胸以外的服装)和内衣(文胸)的肩带结构,属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女性夏季所穿着的外衣,大多部分因外衣肩带太窄小,使内衣肩带外露,影响美观。人们采用透明塑料作为内衣肩带,试图减弱内衣肩带外露的不足,但近距离还是能明显看到,且透明塑料内衣肩带不能与所穿着的外衣服装融为一体,塑料没有很好的亲肤效果,会引发有些女性的皮肤过敏。无肩带的内衣穿衣时需勒紧胸部,长时间穿着会让胸部变形,同时也会产生向下滑动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现有的缺点,发明一种能固定外衣,又能固定内衣,不会存在内衣肩带外露,防止女性长期穿着无肩带内衣时胸部变形的能连接外衣和内衣的肩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能连接外衣和内衣的肩带结构的特征是:与外衣和内衣分开的肩带上至少有一个分别用于连接外衣与内衣的部位,或者与外衣和内衣分开的肩带上有一个以上分别用于连接外衣与内衣的连接部位。
所述的肩带结构为分段连接。
所述的肩带结构与外衣和内衣连接部位有相对应的连接配置。
所述的连接配置为连接带、连接扣、连接环、连接孔、突起物,或者连接配置在肩带连接部位上为可移动状态,或者是肩带分段连接形成的连接配置。
所述的肩带结构可染成与外衣相对应的颜色,或者使用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或者在表面缝制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或者包裹外衣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
所述的肩带结构为宽带、窄带、圆柱状、编织状或者线状。
所述的肩带结构有调节长度的调节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外衣制作时,不再制作外衣肩带,而是预先在外衣肩带与外衣连接位置上制作相应的连接配置;内衣也同上述外衣一样,在连接位置上制作相应的连接配置;使用时,使用者先穿已经连接到肩带的内衣,再穿外衣,把外衣上的连接配置与肩带上的连接配置相连接,连接配置中的连接扣可以是纽扣、暗扣、9字扣、尼龙搭扣等。根据无后背连接肩带(系脖)服装款式的需要,主要考虑到外衣和内衣的连接部位基本重合,可以使用至少有一个使用了两个连接配置用于分别连接外衣与内衣部位的肩带结构,制作和穿着方式同上工作原理。如果外衣款式是无后背连接肩带的,外衣上的连接配置是连接孔,肩带上有突起物,可先穿连接好肩带的内衣,暂不将肩带系在脖子上,而是将肩带穿入外衣的连接孔后,再将肩带系于脖子上,肩带上的突起物可以起到固定外衣位置的作用。为了让肩带与外衣更协调,可预先将其肩带染成与外衣相对应的颜色,或者使用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或者在表面缝制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或者包裹外衣与外衣相对应的材料。在肩带上可安置调节扣,方便使用者按自身的要求变换肩带的长度。上述结构能保证穿着外衣时,肩带能与外衣完整结合在一起,达到美观又不影响外衣正常使用的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既可以在美化衣着,又能有效固定内衣,不会存在内衣肩带外露的情况,是一种适于适用的能连接外衣和内衣的肩带新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一个使用了两个连接配置用于分别连接外衣与内衣部位的肩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以上分别用于连接外衣与内衣连接部位的肩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至少有一个使用了两个连接配置用于分别连接外衣与内衣部位的肩带结构具体实施在服装上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以上分别用于连接外衣与内衣连接部位的肩带结构实施在服装上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以上分别用于连接外衣与内衣连接部位的肩带结构实施在服装上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肩带结构分段连接形成连接配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与外衣和内衣分开的肩带;2-连接部位;3-连接配置;4-外衣;5-内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与外衣和内衣分开的肩带(1)上,一个连接部位(2)里安装两个连接配置(3),分别用于连接外衣和内衣。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与外衣和内衣分开的肩带(1)上,分别在对应外衣和内衣的连接部位(2),各安装一个连接配置(3),分别用于连接外衣和内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叶,未经张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来复式条形扫帚刷电动清扫保洁机
- 下一篇:智能太阳能路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