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求生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959.5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俊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31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求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圈状可变形的充气救生用具,具体为一种求生圈。它是专为解决救生圈在使用中须手臂攀抚,制约了手的活动能力,人与圈之间无固定关系,易脱落,使用者胸口对圈内壁的挤压,不舒服,易紧张。遇风浪激流,安全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求生圈。
背景技术:
水中常用的救生工具就是救生圈。在使用中常感到三个不适。1。手膀子长时间夹住救生圈,会导致手臂用力而消耗体力。遇到风浪冲击后,人会滑脱救生圈。2。平压救生圈时,胸前的救生圈离身体太远;前压救生圈时,不仅影响呼吸,身后的救生圈部分离开了水面而使其浮力失去一半。3。救生圈的腋夹和须手攀抚,直接影响手的滑水动作。学泳者,落水者和携带者都感到使用救生圈束手束脚。
发明内容:
本设计的求生圈就是利用废弃的轮胎1,在半园的两端2收紧收窄而阻断胎内气流,形成两段独立的半园形气囊,分别安有各自的气嘴4。在气囊的中段系上个有孔的5系带6,系带套过气嘴4而固定系带孔上扣上条拉绳6,绳端有个安全扣7,可以扣住圈内人9的腰带10。这样,在救生圈内的人,在前后气囊的包裹和气胎拉绳与腰带的连接,就把人完全固定在救生圈内,被浮力提在水面上。而对称收紧的气囊连接部分,舒适地夹于人体腋下,留给了手臂活动的足够空间。救生圈内的人气囊上的安全带与人体腰带连接,就可腾出双手划水或作其他动作,而不必担心人会滑脱救生圈。同时安全绳可以收短放长,调节气囊压迫胸部的位置,减轻呼吸困难的外界刺激,舒缓紧张的心情,行动自如地漂流在风浪中。从而一改救生圈的被动等待救援为主动划水自救。故称之为求生圈。
该求生圈的新颖性在于:1。救生圈变成了救生衣,克服了救生衣勒头颈之苦,其浮力效果增强了多倍。2。气囊上的安全带与腰带连接,防止人体滑脱气囊,解放了双手,留出了手臂的活动空间,舒适而省力。3。人体腋夹部分收紧收窄,增加了人体腋夹的舒适,而独立气囊又增加了气囊破损的安全保保障。同时U形气囊,前后包裹人体,不压迫胸部,缓减了紧张情绪,有利保持头脑清醒,寻求自救办法。4。前后气囊在充足气的圈型状态下,可挤压在长方形凹箱内平直存放,节约了放置面积,拉出即用,便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选取一个废旧轮胎1,分为对称两个半园,半园的终端用胶粘合2收紧收窄,阻断胎内气流而形成形成两段独立的半园形气囊,各段中部外侧分别安有充气气嘴4。经过气嘴与气囊横面绕上个固定绳套3,套端留个扣环5。环上可扣上条安全绳6。安全绳6另端安个安全活扣7。活扣7可以扣在水8中人9的腰带10上。这样,相互连接的前后两段气囊1,经安全绳6的安全活扣7,扣住圈内人体腰带10,形成了贴身救生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俊,未经董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纤纺丝用蜗牛油嘴
- 下一篇:水陆两用垃圾清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