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养路机械动力转向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5061.X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3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升;陶中兴;孔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7/00 | 分类号: | E01B37/00;E01B2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215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养路 机械动力 转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养路机械转向架,尤其是一种大型养路机械动力转向架,属于铁路养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道运输用准构架式低动力转向架,如申请号为01274624.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那样,由两个标准轮对,以及由轴箱弹簧、斛楔和橡胶块组成的轴箱弹簧悬挂装置等,准构架由两个侧架,一个摇枕、通过4个弹性衬套、定位销、定位销座装在一起,侧架中央设有球面的下旁承托,其上放置有承担车体垂直载荷的下旁承铁。这种结构的转向架虽解决了临界速度和自重问题,但准构架结构复杂,可靠性、稳定性和制动性能较差,尤其是自身不带动力及制动件,难于适用于大型养路机械,从而带来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铁路提速运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转向架因不适用于大型养路机械,而带来的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养路机械动力转向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型养路机械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该构架通过轮对轴箱弹簧装置悬挂在轮轴上,其特征在于轮轴上设有带走行减速器的动力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通过柔性悬挂器与构架相连,以便通过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转向架行走,再通过柔性悬挂器,吸收或缓解动力驱动装置与构架间相对运动带来的刚性冲击。
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一端通过法兰与车体上的液压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柔性悬挂器与构架相连,以便液力经驱动装置变速后,传递给驱动轮轴,从而成为机车行走的驱动力。
所述柔性悬挂器由固定在构架上的安装座及座上的弹性吊杆组成,安装座的内、外圈之间设有环状橡胶套,以吸收或缓解动力驱动装置与构架间相对运动带来的刚性冲击。
所述构架下方设有带弹性件的单元制动器,单元制动器为现有技术,并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相接触,以便停车或行车制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使转向架具备了自走行能力及自制动能力,非常适合在大型养路机械上应用,可减少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且走行性能好,制动可靠性高,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临界速度高,通过曲线性能好,轮轨横向作用力小,轮轨磨耗低,维护、保养方便,完全能满足大型养路机械的动力学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柔性悬挂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构架1由两根箱形侧梁和一根箱形横梁焊接成H型结构,驱动轮对由轮轴5和其两端的车轮4构成,构架1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轮对轴箱弹簧装置2悬挂在驱动轮对上,驱动轮对的轮轴5上设有带走行齿轮减速器(现有技术)的液力驱动装置(现有技术)6,液力驱动装置6的一端通过联结法兰与车体液压装置联接,另一端通过柔性悬挂器7与构架1联接,液力经驱动装置6变速后传递给驱动轮轴5成为车辆的驱动力,柔性悬挂器7由固定在构架1上的安装座10及座10上的弹性吊杆14组成,安装座10的内圈13、外圈11之间设有环状橡胶套12,以吸收或缓解动力驱动装置6与构架1间相对运动带来的刚性冲击,在构架1侧梁下方还设有带弹性件的单元制动器3,单元制动器3为现有技术,并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相接触,用于停车制动与行车制动。球面芯盘9分上、下两个部分,上芯盘固定于车体上,下芯盘固定于构架1的横梁上,上、下芯盘的接触面为弧形,可在车体晃动时保持其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旁承8用来增加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回转力矩,以提高转向架高速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转向架应用在清筛机上,成为清筛机的走行部分。车体经球面芯盘9坐落在转向架上,固定于车轴5的液力驱动装置6将液力变速后传递给驱动轮对4成为车辆的驱动力矩,单元制动器3实现车辆的行车制动与停车制动。车体重量经球面芯盘9、构架1、轮对轴箱弹簧装置2、轮对4再传递到钢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