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绿化和生态恢复的环保型植生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5197.0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44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邓辅唐;邓辅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200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绿化 生态 恢复 环保 型植生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漠化、土壤贫瘠等肥力条件较差的高速公路、矿区边坡快速绿化、生态恢复的应用于绿化和生态恢复的环保型植生杯。属于农林作物栽培容器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日益加剧,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加大了高速公路、矿区边坡生态恢复的难度。目前,高速公路边坡恢复大多采用塑料膜钵填充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栽种植物,这种方法提高保水性不理想,且脱膜移栽损伤根系而影响成活率,残膜不能降解,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人工湿地收获的多种植物残体纤维,制成可降解,适用于石漠化、土壤贫瘠干旱等水肥条件较差的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生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绿化和生态恢复的环保型植生杯技术方案是:植生杯是由可降解植物残体纤维素制成的单一敞口圆柱形容器。
可降解植物残体纤维来自收获的人工湿地植物残体、其它天然植物残体与湿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生杯采用有机肥(牛粪)、泥炭、粘土,经压制成型为基质合一杯体,植生杯重量中:牛粪占20%—35%;可降解植物纤维占15%—35%;泥炭占5%—10%;粘土占15%—35%;粘合剂15%~30%。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者胶水。
所述的有机肥为牛粪、湿地或者池塘底泥。
利用人工湿地收获的多种植物残体制成纤维,配以有机肥(牛粪)、泥炭、粘土,经高压成型制成的钵体与基质合一的新型育苗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漠化、土壤贫瘠等肥力条件较差的矿山及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对于不需要移栽直接栽培的作物,可将播有种子的植生杯按一定密度置于地中后浇充足的水;
对于不需要移栽直接栽培的作物,可将播有种子的植生杯按一定密度置于地中后浇充足的水;对于需要移栽的作物,则待出苗后将幼苗连同植生杯一起移栽,因而不需要脱钵。随着幼苗的生长,植物的根系能穿透植生杯,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限制。连杯移栽保证了幼苗的根在移栽时免受伤害,从而大大提高了幼苗在移栽后的成活。较好的吸水、保水性,使苗木在移栽至较为恶劣的土壤条件下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生长。
本实用新型植生杯制作完全采用天然材料可自然分解为植物生长所需肥料,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且能改善瘠薄干旱的局部土壤条件,又能实现植物残体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易降解,成苗连杯移栽,不伤根系,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等优点,可满足石漠化、土壤贫瘠等肥力条件较差的边坡快速绿化、生态恢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图1所示形状,采用有机肥(牛粪)、泥炭、粘土,具体配方为有机肥(牛粪):纤维:泥炭:粘土=3:2:1:3,按比例将原料搅拌均匀,然后将其放入模具,加压,通过粘土及胶水固定成型。自然风干2-3天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磨盘式陶瓷抛光机
- 下一篇:抽屉式透视窗金属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