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旋转式滗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5736.0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杭虎;朱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杭虎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0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旋转 式滗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滗水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污水处理的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应用的SBR工艺的污水处理中需配备滗水器设备。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滗水器有推杆式旋转式滗水器,该滗水器设有可上下旋转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滗水进水堰,导流管连接有由电机驱动的推杆,根据反应池的水位变化,控制机构控制电机按一定时序关停以使推杆相应动作,据此调整并保持导流管在污水反应池中的倾斜角度,进行滗水。这种滗水器较为复杂,故障率和电能的消耗还不能让用户满意,而且,滗水进水堰随着导流管的倾斜变化而不断倾斜变化,堰口处于倾斜状态并且倾斜角度不断变化,因此滗水流量不稳定,而且堰口只能单面进水,为了保证满足污水处理要求,只能加长进水堰长度,由此增加了材料的消耗和制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以不采用前述推杆而实现自动调整和保持在反应池中姿态的无动力旋转式滗水器。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可上下转动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端连接有可上下转动的滗水进水管组件,所述滗水进水管组件包括有围设在其进水口处的滗水进水堰,所述滗水进水管组件或滗水进水管组件与导流管连接有使滗水进水管组件与导流管浮于水中的浮力机构。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不采用电机驱动的推杆,随着反应池的水位变化,利用浮力机构自动调整和保持滗水器在反应池中姿态,结构简单,制造、使用、维护成本低。而且,浮力机构可使滗水进水堰堰口始终向上,堰口四周都能进水,能减小进水堰的长度,降低材料消耗和制作难度;而且,堰口到水平面的距离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恒定,能确保滗水速度恒定,便于工艺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连接于滗水进水管组件的浮力机构与滗水进水管件的连接示意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导流管和出水管的连接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可上下转动的导流管1,所述导流管的上端连接有可上下转动的滗水进水管组件2,所述滗水进水管组件包括有围设在其进水口处的滗水进水堰21,所述滗水进水管组件或滗水进水管组件与导流管连接有使滗水进水管组件与导流管浮于水中的浮力机构5。
附图标号7为反应池,附图标号71为反应池液面。在图1中,分别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滗水器在反应池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时的工作姿态。
如图1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滗水器设有若干根导流管,导流管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管3,所述集水管与出水管4相连。所述集水管与出水管通过法兰件31和回转支承轴承32而转动连接,确保集水管转动灵活,滗水进水管组件2也可采用这种转动连接结构实现上下转动,如图1所示,附图标号22为法兰件,附图标号11为导流管上端连接端,它与滗水进水管组件2转动连接配合。
浮力机构可以由若干个分机构组成,并分别与滗水进水管组件和导流管连接,或仅与滗水进水管组件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了其中更简单的结构:所述浮力机构围在滗水进水堰周围并与滗水进水管组件连接,浮力机构底部具有连通滗水进水堰与滗水器所处水池的通路,也即反应池经过浮力机构底部进入浮力机构与滗水进水堰之间,然后流入堰口,依次经过滗水进水管组件2、导流管、集流管和出水管排出,这样,浮力机构还能起到遮挡水面浮渣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浮力机构5包括浮筒51及浮筒间的拦水挡板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机构通过高度可调节的连接件与滗水进水管组件相连。所述高度可调节的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调节杆6的方式,这样,浮筒在水中的沉没高度可调节,从而可以控制水流速度,以进一步满足上清液滗出的工艺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杭虎,未经胡杭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