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6062.6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敖奎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2/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浙江省长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放电 转换 插接 连接 装置 | ||
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包括含有若干电池的电池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座(2)、充电插接头(3)和放电插接头(4),所述插座(2)、充电插接头(3)和放电插接头(4)上分别设置有电池两倍数量的电池端插接柱、充电头插接柱和放电头插接柱,每个电池端插接柱与一个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充电插接头(3)和放电插接头(4)可分别插接到插座(2)上,充电头插接柱中所有电池的正极连接在一起,所有电池的负极连接在一起,放电头插接柱与电池端插接柱上对应的前一电池的负极与后一电池的正极之间采用导电的并联插接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中包括第一电池(11)和第二电池(12),所述插座(2)上设置有第一电池端插接柱(21)、第二电池端插接柱(22)、第三电池端插接柱(23)、第四电池端插接柱(24),所述充电插接头(3)上设置有第一充电头插接柱(31)、第二充电头插接柱(32)、第三充电头插接柱(33)、第四充电头插接柱(34),所述放电插接头(4)上设置有第一放电头插接柱(41)、第二放电头插接柱(42)、第三放电头插接柱(43)、第四放电头插接柱(44),第一电池端插接柱(21)与第一电池(11)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池端插接柱(22)与第一电池(11)的负极连接,第三电池端插接柱(23)与第二电池(12)的正极连接,第四电池端插接柱(24)与第二电池(12)的负极连接,第一充电头插接柱(31)和第三充电头插接柱(33)之间采用第一并联插接片(51)连接,第二充电头插接柱(32)和第四充电头插接柱(34)之间采用第二并联插接片(52)连接,第二放电头插接柱(42)和第三放电头插接柱(43)之间采用第一串联插接片(6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插接片(51)、第二并联插接片(52)和第一串联插接片(61)均为铜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中包括第一电池(11)、第二电池(12)和第三电池(13),所述插座(2)上设置有第一电池端插接柱(21)、第二电池端插接柱(22)、第三电池端插接柱(23)、第四电池端插接柱(24)、第五电池端插接柱(25)、第六电池端插接柱(26),所述充电插接头(3)上设置有第一充电头插接柱(31)、第二充电头插接柱(32)、第三充电头插接柱(33)、第四充电头插接柱(34)、第五充电头插接柱(35)、第六充电头插接柱(36),所述放电插接头(4)上设置有第一放电头插接柱(41)、第二放电头插接柱(42)、第三放电头插接柱(43)、第四放电头插接柱(44)、第五放电头插接柱(45)、第六放电头插接柱(46),第一电池端插接柱(21)与第一电池(11)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池端插接柱(22)与第一电池(11)的负极连接,第三电池端插接柱(23)与第二电池(12)的正极连接,第四电池端插接柱(24)与第二电池(12)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池端插接柱(25)与第三电池(13)的正极连接,第六电池端插接柱(26)与第三电池(13)的负极连接,第一充电头插接柱(31)、第三充电头插接柱(33)、第五充电头插接柱(35)之间采用第一并联插接片(51)连接,第二充电头插接柱(32)、第四充电头插接柱(34)、第六充电头插接柱(36)之间采用第二并联插接片(52)连接,第二放电头插接柱(42)和第三放电头插接柱(43)之间采用第一串联插接片(61)连接,第四放电头插接柱(44)和第五放电头插接柱(45)之间采用第二串联插接片(62)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插接片(51)、第二并联插接片(52)、第一串联插接片(61)和第二串联插接片(62)均为铜片。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转换插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充电插接头(3)和放电插接头(4)整体均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敖奎,未经徐敖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0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