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刀架润滑防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395.0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5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Q1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刀架 润滑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车床上使用的电动刀架润滑防护系统,属于数控车床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数控车床上使用的电动刀架,通常在底板和刀座上分别加工端面齿,通过电气和机械的联合动作,使上下齿盘脱开,刀座转到所需位置后,上下齿盘啮合,从而实现自动换刀,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
在换刀过程中,由于刀座的上下移动和旋转运动,必须对刀座和底板之间进行必要的防护,以免切屑进入端齿盘中破坏定位精度,同时要对刀架内部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等部位实施相应的润滑。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环形挡圈1的下端设置在底板2的下环形凹槽21内,环形挡圈2的上端套入刀座3的上环形凹槽31内,从而阻止切屑进入刀座3和底板2的内腔。上述防护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切屑的挤压,刀座运动会导致环形挡圈摆动,使刀座和底板的上齿盘32、下齿盘22不能完全接触,影响了刀架的定位精度;
2、刀架内腔的活动部位,采用润滑脂润滑,动作失误时有发生,可靠性受到影响;
3、冷却液进入刀架内腔后无法排出,导致润滑脂变稀、变质,影响了刀架运动的可靠性。
4、定轴4底部的法兰结构41直径偏小,与底板之间的定位不可靠,因此定轴容易松动,容易弯曲,致使刀架卡死,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环形挡圈安装可靠,使用中不会摆动,有利于保持刀架的定位精度的电动刀架润滑防护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切屑的挤压,刀座运动会导致环形挡圈摆动,使刀座和底板的上齿盘和下齿盘不能完全接触,影响了刀架的定位精度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随时根据需要对刀架注油润滑,油位太高时润滑油能从溢油孔溢出的电动刀架润滑防护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刀架内腔的活动部位采用润滑酯润滑,动作失误时有发生,可靠性受到影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架内腔不易积水,上下齿盘的齿面不易受污染,定轴与底板连接可靠不易松动,耐撞击的电动刀架润滑防护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却液进入刀架内腔后无法排出,导致润滑脂变稀、变质,影响了刀架运动的可靠性,定轴底部的法兰结构直径偏小,与底板之间的定位不可靠,因此定轴容易松动,容易弯曲,致使刀架卡死,无法工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刀座、刀座下方的底板及底板下端的定轴,定轴上设有法兰结构与底板下端紧固,在刀座的下端面形成有上齿盘,上齿盘的外壁上端设有上环形凹槽,在底板的上端面形成有与上齿盘配合的下齿盘,下齿盘的外壁下端设有下环形凹槽,环形挡圈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环形凹槽和下环形凹槽配合,所述环形挡圈靠近外壁下端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底板通过螺钉紧固。其中,环形挡圈通过其外壁下端的法兰盘与底板通过螺钉紧固,环形挡圈与底板之间的安装可靠,在使用过程中,环形挡圈不会摆动,有利于保持刀架的定位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刀座靠近外壁上设有油杯和溢油孔,所述油杯通过水平油孔与刀座的中心孔连通,溢油孔贯通刀座的中心孔和刀座外部,所述溢油孔的内端高于外端且内端的中心高度与水平油孔的中心高度相同。刀座内腔的润滑可随时根据需要通过油杯加注润滑油,而避免采用润滑酯润滑,减少了动作失误,提高了可靠性,而刀座内腔的润滑油油位过高时则可从溢油孔溢出,从而保证刀座内腔有适量的润滑油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下环形凹槽设有与之连通的第一放水孔,所述第一放水孔向下延伸至底板底部,在底板底部设有与第一放水孔连通的放水槽,所述放水槽在底板的圆周上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定轴法兰结构的直径为环形挡圈内径的0.5倍~1倍。
作为优选,所述定轴法兰结构的外周形成厚环,所述厚环的厚度为法兰结构本体的1.5倍~2.5倍。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结构厚度较薄的法兰结构本体设有第二防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定轴法兰结构的直径为环形挡圈内径的0.5倍~1倍,所述定轴法兰结构的外周形成厚环,所述厚环的厚度为法兰结构本体的1.5倍~2.5倍,所述法兰结构厚度较薄的法兰结构本体设有第二防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温、保温的电水壶
- 下一篇:一种秸秆燃料热水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