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组合式轮胎用胎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869.1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才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才三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5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组合式 轮胎 用胎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需充气的新型组合式轮胎用胎片。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许多不使用充气胎的免充气胎技术方案,如本人在先申请的一种免充气轮胎,包括钢圈、外胎和内胎,内胎由外胎包覆在车轮钢圈上,所述内胎由沿钢圈排列的复数个胎片组合而成,胎片由其上部的胎冠和下部与钢圈装配面相吻合的胎座构成,其中胎冠和胎座均由高弹性材料制成,胎座两侧分设有连接孔和连接件,连接件置入相邻胎片的胎座连接孔中把多个胎片组合形成内胎,环状排列的胎片能保持一定规则形状并满足使用需要,由于胎片两侧的连接孔和连接件均设在胎片下部的胎座上,当胎片卡入钢圈中与相邻胎片连接构成内胎时,连接孔和连接件的装配都在视线不及的钢圈卡槽内手工完成,而钢圈卡槽装配空间狭窄导致安装困难。此外,将连接件设置在胎座上,连接不可靠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组合式轮胎的胎片结构不利安装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合式轮胎用胎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组合式轮胎用胎片,包括胎片本体,其上部为胎冠,下部为与钢圈装配面吻合的胎座,所述胎冠和胎座均由高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冠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置入相邻胎片的胎冠连接孔中。改变了连接位置,使相邻胎片的连接在钢圈卡槽外,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孔和连接件位于胎冠下端,连接部位紧靠轮毂安装,作为内胎防震和缓冲能力更好,适于崎岖路面骑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孔和连接件周向分布于胎冠上。较之单个连接,多个连接更稳固,对不同路面适应性更好,使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胎冠上设有倒置的碗形中空腔。中空腔使胎片具备一定的构造弹性;碗形截面上小下大,两侧带有弧线形的边缘,有利减轻胎片受压时的过度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胎冠上设有环绕中空腔的扇形槽,胎冠和中空腔之间部分内凹,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兼顾胎片的厚度和足够的结构弹性,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扇形槽内开有形变孔,胎座上开有通孔。通过开孔增强胎片缓冲能力,同时节约材料,减轻胎片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件在胎冠上一体延伸形成,连接孔为盲孔,简化制造工序,便于连接件插入,确保连接件与相邻胎座的连接强度;盲孔的内径和深度只需满足和连接件的过盈配合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通孔为圆孔或方孔,其作用是减轻胎片重量,增强胎片缓冲能力,节约材料。此外,如果胎座本身较薄也可不开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空腔内设有加强筋,增加抗压强度。此外,加强筋可呈相互平行或V字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胎座横截面呈梯形,其和车轮钢圈结合后胎座中间受力,不同于现有矩形截面胎座两侧受力,缓冲性能更好。
本发明采用上述胎片环状排列连成免充气内胎,其中胎片的连接孔和连接件位于胎冠上,安装时先把胎片装入外胎中并逐个连接组成完整的内胎,然后把外胎的一胎边先装入钢圈,再把外胎的另一边装上完成。邻接胎片的插接位置在钢圈卡槽外,方便装配,连接设置更合理,胎片连接更可靠。此外,外胎上可开孔,使轮胎内外空气流通,带走轮胎内部弹性挤压产生的热量,增强轮胎的工作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剖视图。
图3: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胎片连接示意图。
图5:实施例2胎片外观示意图。
图6:图5的剖视图。
图7:实施例3胎片外观示意图。
图8:图7的剖视图。
图9:实施例4胎片外观示意图。
图10:图9的剖视图。
图11:实施例5胎片外观示意图。
图12:图11的剖视图。
图中:1.胎冠、2.胎座、3.连接孔、4.连接件、5.中空腔、6.扇形槽、7.形变孔、8.通孔、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才三,未经许才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