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982.X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2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虹 |
主分类号: | F16M13/00 | 分类号: | F16M13/00;F16B2/12;A47G33/1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06浙江省杭州市下***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卡爪的相互配合将物体夹紧以安放、固定该物体的夹紧器,该夹紧器主要用于夹紧、固定树木、太阳伞等具有柱形结构的物体。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夹持圣诞树等具有柱形结构的物体的夹紧器有两类,如图1所示:第一类的主要结构特点是:铸造或金属支架,支架缸筒上采用螺丝装置固定夹紧物。当加紧物体时,将夹紧物放入缸筒内,手工拧紧螺丝使夹紧物固定。如图2所示:第二类的主要结构特点是:金属制造的夹紧器,在底盘1’上焊接有缸筒2’,缸筒2’旁有驱动装置3’固定在底盘1’上,其中驱动装置3’包括支架4’、脚柄5’、棘轮6’和棘轮轴7’。有四个卡爪8’分别活动安装在各自的卡爪支承座9’上,上述卡爪支承座9’均焊接在缸筒2’的侧壁上,每个卡爪8’的第一端各自设有过孔10’,用一根或四根拉绳11’依次贯穿上述过孔10’和固定座12’,最后该拉绳1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棘轮轴7’上。另外,有一根拉簧13’环绕安装在各个卡爪8’的第二端上。当需要夹紧被夹持物时,先将被夹持物插在缸筒2’的中央的钉状物14’上,接着通过控制脚柄5’使棘轮6’转动,从而带动棘轮轴7’同步转动,将拉绳11’卷绕起来以收紧拉绳11’。各个卡爪8’在受到拉绳11’的向下压力后分别绕卡爪支承座9’同步转动,以使各个卡爪8’的夹头15’向缸筒2’的中心位置靠拢,最终夹紧被夹持物。如果被夹持物是树木等需要补水的物体,则可在缸筒2’内盛装适量的水或其它溶液以滋养树木。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夹紧器的缺点是:(1)金属制造,成本较高。(2)产品加工工艺复杂。(3)缸筒和底座均为钢质,缸筒焊接在底座上的,焊接不牢或焊点不均匀时,容易引起安全问题。(4)夹紧器使用时,因为要加入水或液体,产品容易生锈并引起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加工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安全性更高的夹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夹紧器包括底盘、缸筒、卡爪、扭簧、拉绳和驱动装置,缸筒和底盘固定连接,驱动装置位于缸筒的旁边且与缸筒和底盘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卡爪与缸筒活动连接,拉绳的第一末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绳的第二末端与缸筒连接,拉绳穿过卡爪,卡爪上设置有扭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卡座、支架、驱动柄、棘轮、棘轮轴,卡座固定在底盘和缸筒上,支架固定在卡座上,支架、驱动柄和棘轮通过棘轮轴同轴连接,拉绳的第一末端固定在棘轮轴上,驱动柄的空腔内置有第一舌板、第一弹簧、止动块,驱动柄左右侧壁各开有一个条形孔,第一舌板呈“6”字形且第一舌板第一部分与棘轮接触,第一舌板第二部分是一凸起的平台,该平台两侧分别靠在条形孔的两侧壁孔上,第一弹簧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弹簧第一部分套在止动块中间部分上,第一弹簧第二部分套在第一舌板第三部分上,第一弹簧第三部分位于止动块18和第一舌板的中间,止动块与第一舌板接触,支架的空腔内置有第二舌板、第二弹簧,支架上还设有第二阻挡装置和第四阻挡装置,第二舌板置于支架底部且位于第二阻挡装置和第二弹簧之间,第二舌板分别与第二阻挡装置和第二弹簧活动连接并与棘轮相接触,第二弹簧与第四阻挡装置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缸筒采用塑料制成,包括缸筒本体、缸筒附体、拉绳卡座和上盖,拉绳卡座固定在缸筒壁上,上盖采用无缝焊接技术焊接在缸筒本体的上端,上盖上设有导向过孔,拉绳穿过上盖的导向过孔与缸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卡爪、扭簧、拉绳均有对应的四个,每个卡爪的一端均设有卡爪过孔,每个拉绳从对应卡爪的卡爪过孔中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缸筒的中央设有钉状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拉绳的第二末端安装有缓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夹紧器还包括外罩壳,该外罩壳的中央设有与缸筒相匹配的缸筒座孔,在缸筒座孔的外围还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缸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缸筒内加有石英砂或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虹,未经王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