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龙虾扣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201.9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方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方泽 |
主分类号: | A44B13/00 | 分类号: | A44B1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庆吼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品或挂件上使用的连接扣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装饰品或挂件上普遍使用的连接扣子,一般包括扣体、芯子,芯子可转动地安装在扣体中,芯子与扣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相抵接,形状酷似龙虾,俗称龙虾扣。现有技术中龙虾扣的扣体的弯钩上端一般设有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相对应地芯子的活动端设有与弯钩上端斜面相配合的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相抵接配合后,可防止芯子向外拉出,但这种结构的龙虾扣存在下述缺陷:由于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相配合形成的缝隙处于一个平面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之间的缝隙逐渐加大,装饰品或挂件很容易从该缝隙中脱出,使用不安全;另外上述结构的龙虾扣在外力作用下,挂件也很容易从该缝隙中脱出,使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龙虾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龙虾扣,包括扣体、芯子,芯子可转动地安装在扣体中,芯子与扣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相抵接,所述扣体的弯钩上端外侧设有凸台,所述芯子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卡台。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的内侧壁可以向内倾斜,所述卡台的外侧壁向外倾斜,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装饰品或挂件从扣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龙虾扣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扣体的弯钩上端外侧设有凸台,所述芯子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与扣体凸台相配合的卡台,当扣体的弯钩上端与芯子的活动端相抵接配合后,形成台阶型缝隙,可以有效地防止装饰品或挂件从该台阶型缝隙中脱出,因此使用更加安全;由于只是在扣体的弯钩上端和芯子的活动端稍加改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龙虾扣加工方便、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龙虾扣一种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龙虾扣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龙虾扣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1、挂头;2、芯子;3、凸台; 4、卡台;5、扣体;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龙虾扣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扣体5、芯子2,芯子2可转动地安装在扣体5中,芯子2与扣体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扣体5的弯钩上端与芯子2的活动端相抵接,所述扣体5的弯钩上端外侧设有凸台3,所述芯子2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与凸台3相配合的卡台4。本实用新型龙虾扣处于关闭状态时,芯子2的卡台4与扣体5的凸台3相配合抵接,芯子2的卡台4与扣体5的凸台3之间形成台阶型缝隙,该台阶型缝隙首先是芯子2的卡台4顶面与扣体5的弯钩上端之间的一段缝隙A,缝隙A起始于卡台4的内侧壁,终止于卡台4的外侧壁,接着是卡台4的外侧壁与凸台3的内侧壁之间大致垂直向上的一段缝隙B,最后是扣体5的凸台3与芯子2的活动端之间的一段缝隙C,缝隙C起始于凸台3的内侧壁,终止于凸台3的外侧壁,由于存在一段大致垂直向上的缝隙B,缝隙A和缝隙C不再处于一个平面内,当扣体中的物品首先从缝隙A中脱出,到达缝隙B时,即被凸台3的内侧壁卡住,即使在外力作用下,扣体中的物品也不能从该台阶型缝隙中脱出,因此使用十分安全。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装饰品或挂件从扣中脱出,所述凸台3的内侧壁可以向内倾斜,即凸台3的内侧壁与凸台3底部水平方向的左侧夹角小于90度,所述卡台4的外侧壁向外倾斜,即卡台4的外侧壁与卡台4底部水平方向的右侧夹角小于90度,从而使卡台4的外侧壁与凸台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缝隙B与凸台3底部水平方向的左侧夹角小于90度,可以使凸台3的内侧壁更好地卡住向外脱出的物品,使用更加安全。为了更加方便调节,所述扣体5的顶部可以设有可转动挂头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方泽,未经孙方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