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热水器换热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231.X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茅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F28F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张一平 |
地址: | 315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热水器 换热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加热效率更高的高效热水器换热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热水器中的换热片,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换热片本体1′以及在本体1′上开设的多个换热管孔2′和多个气流导向孔3′,其中,换热管孔2′和气流导向孔3′的孔壁都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也即在换热片本体1′的平面上,每个换热管孔2′和气流导向孔3′都具有一圈朝向同侧的高于该本体1′平面的凸壁,同时,换热管孔2′一般平行的分布有上下两排,两排换热管孔2′上下对齐,气流导向孔3′也设置有两排,分别位于两排换热管孔2′的中间和上部,并且,气流导向孔3′的位置正好相对换热管孔2′错开,用以阻挡热气流、改变气流方向,从而延缓热气流经过的速度,尽可能的延长热气流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多个这样的换热片拼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热交换器,其中,相应的每个换热片中的换热管孔2′都一一对准,换热管孔2′的凸壁前后衔接,每个换热片中的气流导向孔3′自然的会一一对准,这样,一组一一对准的换热管孔2′就自然的形成一条供换热管贯穿的通道,也即热交换器上具有多条这样的通道,而热交换器的换热管就贯穿过所有的通道而形成唯一的一条首尾贯通的水流通道。实际使用时,加热火焰直接加热热交换器的底部,即换热片的底部,加热火焰形成的热气流就会与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这样,从换热管入口进入的冷水,经过热交换器上热量的传导,从换热管出口出来的水就具有较高的温度,供人们使用。
但是,由于两排换热管孔上下对齐,而形成上下重叠的结构,这样,换热管孔在实际工作时就存在换热的盲区,如图1中的I′部所示,换热片在该换热盲区部分,不容易吸收到热气流,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换热效率。
另一方面,为便于换热片对加热火焰释放的热量的吸收,换热片本体的底部在相邻的两个换热管孔之间还设有凹槽,但由于气流导向孔的位置正好相对换热管孔错开,凹槽的位置就正好与气流导向孔对齐,凹槽不能太深,否则会过于接近气流导向孔而影响气流导向孔的牢固度,这种凹槽的深度一般都比较浅,因此,加热火焰释放的热量传导到位于上层的换热管孔周围,距离就较远,对于离火焰较远的换热管孔其换热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减小换热管孔的换热盲区、从而明显提高换热效率的高效热水器换热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于离加热火焰较远的换热管孔也有较好导热效果的高效热水器换热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高效热水器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和开设在换热片本体上的多个换热管孔和气流导向孔,其中,换热管孔和气流导向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而且,换热管孔平行的分布有上下两排,气流导向孔也设置有两排,并分别位于上排换热管孔的上方和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排换热管孔在纵向上互相错开,而所述气流导向孔的位置正好相对上排的换热管孔在纵向上互相错开。
由于上下两排换热管孔在纵向上并不对齐而是互相错开,如果上下两排的换热管孔数量一致,则换热片本体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但考虑到热量在换热片内传导时,换热片本体的底部热量较顶部多的特点,所述换热片本体可以制作成大致呈底部宽顶部窄的梯形,且所述上排换热管孔的数量正好比下排的换热管孔少一个,这样既有效利用了换热片的热量吸收,又节省了换热片的制造成本。
而其中的气流导向孔因在经向上正好相对上排的换热管孔错开,在换热片本体位于上排换热管孔的两侧边可以设置气流导向孔,也可以不设置,但为能尽量利用气流导向孔对热气流的阻挡而改变其流动方向,从而延缓热气流经过的速度,尽可能的延长热气流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的时间,所述换热片本体上位于上排换热管孔的两侧也以设置有气流导向孔为佳。
同时也可以缩小气流导向孔的孔径,这样相对的,换热片之间的流通空间就增大了,更有利于换热片之间内部气流循环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2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别是汽车排放控制设备的废气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密封塞取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