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273.3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3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波 |
主分类号: | H01R4/00 | 分类号: | H01R4/00;H01R4/70;F16B4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姚娟英 |
地址: | 315191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套,具体指一种套设在螺栓、螺母或产品接线端子等柱状体之外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接线端子和常用的紧固件(如通用的螺栓、螺母、铆钉等)往往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预置的接线端子和紧固件若长期裸露在空气中,难免会受到腐蚀性气体、液体或尘埃、水气的影响,而出现腐蚀或生锈现象。或者遇到产品表面需要镀锌等工艺处理,而外突于产品表面的螺栓等又无需处理的情况。或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外突于机体表面的柱状体相互磕碰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坏。针对上述各种需求,人们设计出一种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该保护套设有与被保护物相匹配的内腔,将其直接套设在被保护物之外,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78820U《螺母保护套》就公开了这样一种产品,该螺母保护套设有与螺母、螺栓头相匹配的空腔,在保护套的螺栓头空腔端部有一小孔,利用小孔将套内的空气和多余润滑脂从小孔中排出。
显然,采用上述结构的保护套,能有效地解决上述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需求。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发现:由于现有的保护套只能与一种规格的被保护物相匹配,即保护套一旦制作完成,其内腔尺寸是唯一的,它只能套设在与其内腔尺寸相匹配的被保护物上。否则,保护套要么容易脱落,起不到保护、密封的作用;要么根本套不住被保护物。这样,具有多种规格的被保护物,势必要求使用者配备相应规格数量的保护套,从而造成保护套库存多、不便于管理的缺陷。其次,在使用状态下,现有保护套内腔壁面大部分与被保护物外表是直接相紧贴的,也就是说,二者的接触面积非常大,这样既增大了插、拔时的摩擦力,使插拔动作吃力,安装较为不便。同时又在多次插拔后,容易导致保护套内腔壁面的磨损,而缩短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同时与不同规格的被保护物相匹配,且结构简单,密封性能的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护套,在该保护套的本体上开设有一内腔而形成筒体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状结构的开口部内壁上设有环绕开口部周壁的环状凸筋。
上述保护套的本体截面可以制成II型,这样便于制作模具,降低生产成本。当然也可以制成u型,使筒体状结构的底部不易断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凸筋可以设计成一条,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多条,且依次间隔分布,以提供各凸筋变形时的空间。在这多条筋的设计中,以设计成两条为佳。
非常有用的是,将各凸筋的截面设计成半圆形状,这样既便于被保护物的插入,又确保凸筋的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口部增设了环状凸筋,利用凸筋的变形,使保护套的内腔尺寸在凸筋顶部内径和根部内径之间发生变化,使保护套可以同时适用于上述尺寸变化范围内的任一种被保护物,显然,这对于制造商而言,节省了开模成本,且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而对于使用者来说,采购和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同时,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借助于凸筋变形后的回复力,使保护套和被保护物表面紧密咬合在一起,能起到较好地密封作用。再者,保护套在套入被保护物的过程中,只有保护套内壁的凸筋与被保护物外壁直接相接触,这样明显地减少了被保护物外壁对保护套内腔壁面的磨损,从而延长了保护套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在实际试用中,给使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所以值得在不同场合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该保护套包括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护套本体1,该保护套的本体上开设有一内腔2而形成筒体状结构,在这里,该筒体状结构的截面成U型,在该筒体状结构的开口部内壁上加工有与保护套本体成一体的两个环状凸筋3,各凸筋依次环绕开口部周壁且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各凸筋的截面呈半圆形状,该保护套本体内腔2的直径(即凸筋根部处的直径)为B,凸筋顶部处的直径为A,根据实际需要,可改变A、B的尺寸,生产出一系列不同内径大小的保护套,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保护套的本体1’截面设计成II型,这样可以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波,未经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