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双面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955.4 | 申请日: | 200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3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胡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B24B4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双面 抛光机 抛光 传动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面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
(二)背景技术
原传统研抛机采用单电机带动,参见图1,通过齿轮传动系统实现上下抛光盘、内齿圈、外齿圈的转动,上下抛光盘与行星轮只有两种速度比,限制了双面抛光加工运动轨迹的变化,缺乏对速度的精确控制。
对于上抛光盘的传动结构,采用气缸加压,加载到上抛光盘的压力可以为轻压或重压,压力不可调节;由于不能精确地控制上抛光盘对工件的压力,工件的抛光精度较低。
(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不能调节工作压力、抛光精度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上抛光盘对工件的压力,有效提升抛光精度的精密双面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密双面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带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与上抛光盘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连接用于调节加载压力大小的压力调节阀,在所述的活塞杆与上抛光盘的连接处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与预设的工作压力比较,选择性地向压力调节阀发出增大或减小压力指令的上抛光盘压力控制器,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压力传感器连接上抛光盘压力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上室、下室以及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所述上室与上气管连通,所述下室与下气管连通,所述的上气管、下气管分别与大气连通、同时与压力调节阀连通。
作为优选的再一种方案:上抛光盘与气缸活塞杆浮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气缸活塞杆通过浮动接头与上抛光盘连接,所述浮动接头为球弧面的球轴承。
更进一步,所述的气缸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的连接杆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在球弧面的球轴承,所述球轴承与上抛光盘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抛光机在非接触抛光时,要将上抛光盘相对工件(在下抛光盘上)浮起数微米;而在接触抛光时要对上抛光盘加载,最大载荷要达一百多公斤力;停止抛光时,则又要将上抛光盘抬起一定高度。
为实现该功能,上抛光盘采用气缸利用高压空气的压力来实现加压。高压空气由上气管进入气缸的上室,推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上抛光盘浮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从而实现加工过程中所需压力。高压空气由下气管进入气缸的下室,同时上气管接通大气,从而推动活塞带动连接杆及抛光盘向上移动,即可卸下或检查工件。气缸的工作压力调节通过调节气压系统中的压力调节阀来实现,为精确控制上抛光盘对工件的压力,气缸与抛光盘连接处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以形成一个闭环控制,从而实现对气缸的精确控制。为保证抛光时的压力调整要求,采用静压活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能够精确控制上抛光盘对工件的压力,有效提升抛光精度;2、浮动接头不要求负载与气缸轴心一致,采用球轴承,能够保证气缸活塞杆与上抛光盘相互贴合。
(四)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双面研磨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工控机的控制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2、图3、图4,一种精密双面抛光机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27,所述驱动装置27带有活塞杆28,所述的活塞杆28与上抛光盘22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27连接用于调节加载压力大小的压力调节阀29,在所述的活塞杆28与上抛光盘22的连接处安装压力传感器30;所述的上抛光盘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与预设的工作压力比较,选择性地向压力调节阀发出增大或减小压力指令的上抛光盘压力控制器31,所述的压力调节阀29、压力传感器30连接上抛光盘压力控制器31。
所述的驱动装置27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上室、下室以及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所述上室与上气管连通,所述下室与下气管连通,所述的上气管、下气管分别与大气连通、同时与压力调节阀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储脂结构汽车轮毂轴承及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支撑杆滑动式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