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007.2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志刚 |
主分类号: | A63C17/06 | 分类号: | A63C17/06;A63C17/01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伟凯 |
地址: | 321307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滑板结构众多。如中国专利03801389.4号便公开了一种“带定向脚轮的滑板”。该技术方案滑板的前板和后板下部设有滚轮,前板和后板通过扭曲管相连,扭曲管包括前管和后管,前管和后管可相对转动,扭曲管中设有板簧,板簧可在滑板受到扭力和弯曲力时可以弹性地扭曲或弯曲,当该力消失即可恢复原有形状。上述技术方案滑板的使用者,站在滑板上扭动便可推动滑板前行。但其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技术方案滑板的前管和后管可相对转动,使用时前管和后管间将承受很大的扭力,使前管和后管的连接处很容易损坏,从而使滑板的使用寿命不理想。
2、上述技术方案滑板的扭曲管中设有板簧,使用时板簧的受力很大,使得板簧很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使用寿命长的滑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滑板,站板包括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滚轮通过滚轮座安装在前板和后板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是一连接轴,连接轴是刚性旋转体,连接轴上设有轴承,连接轴与站板间设有弹性件,前板和后板可绕连接轴的轴心摆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的双脚分别蹬踏前、后板,使前、后板绕连接轴摆动,站板下的滚轮受力绕滚轮轴转动,推动滑板前行。同时,连接轴与前、后板间的弹性件为前后板的回复提供了能量,利于滑板的持续前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是一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而连接轴和轴承都可承受较大的力,从而提高了滑板的使用寿命。由于弹性件设于连接轴与前、后板间,使得弹性件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件是一组可容连接轴穿过的钢片弹簧,连接轴在钢片弹簧处呈非回转体状。当站板相对于连接轴转动时,连接轴非回转体状处压迫钢片弹簧,使钢片弹簧扭曲,当该力消失时,钢片弹簧便提供恢复力,利于滑板使用者保持平衡,并提供滑板的前行和转弯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件是一组作用力相反的蜗卷弹簧,蜗卷弹簧一头固定于连接轴上,另一头固定于站板上。弹性件采用蜗卷弹簧,蜗卷弹簧同样可实现给滑板提供恢复力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件是一组弹簧,连接轴上设有拨块,弹簧安装于弹簧安装腔中,弹簧安装腔中设有隔垫。弹性件采用上述弹簧结构,同样可实现给滑板提供恢复力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板和后板上设有轴承安装腔和轴承压盖,连接轴上设有轴套和连接套。其可使连接轴安装固定更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性件设有弹性件压盖。其可使弹性件安装固定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前板与连接轴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前板与连接轴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弹性件安装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前板与连接轴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前板与连接轴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弹性件安装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前板与连接轴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前板与连接轴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弹性件安装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滑板的站板包括前板1和后板2,前板1和后板2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滚轮3通过滚轮座4安装在前板1和后板2下方。连接件是一连接轴5,连接轴是刚性旋转体,连接轴上设有轴承6,连接轴与站板间分别设有弹性件,前板1和后板2可绕连接轴的轴心摆动。
弹性件是一组可容连接轴穿过的钢片弹簧7,连接轴5在钢片弹簧处呈非回转体状8。
前板和后板上设有轴承安装腔和轴承压盖9,连接轴5上设有轴套10和连接套11。弹性件设有弹性件压盖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志刚,未经胡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PS天线阵列接收机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体堆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