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器的新式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634.6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6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泛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1/02 | 分类号: | H05B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140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电器 新式 间接 加热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家用电器的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比如应用于电冰箱的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间设有双金属片,在双金属片的下面设有发热丝,在双金属片的上面设有动簧片,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在底座上的静脚接触,形成静固定端和动触端。当过热时,双金属片反跳,将动簧片顶起,动簧片与处于动触端的静脚脱开,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目前静脚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反映在静脚固定脚在静脚中的位置及静脚面与动簧片的触点位置之间的配合问题上,使得在工作状态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围绕静脚固定脚固定力中心线的旋转力矩。在这个扭矩(力)的长期作用下,静脚易发生松动,热保护器的相关参数就发生变化,影响其性能指标。特别是在电寿命试验中,由于频繁的通(断)电,静脚不断地受着旋转力矩的作用,容易导致早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指标更可靠、电气寿命长的家用电器的新式间接加热型热保护器。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底座、动簧片、双金属片、处于静固定端的静脚和处于动触端的静脚,处于静固定端的静脚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脚及与动簧片配合的静脚面,处于动触端的静脚也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脚及与动簧片的触点配合的静脚面,静脚固定脚在静脚中的位置及静脚面与动簧片的触点位置满足以下配合:所述静脚固定脚的固定力中心线与静脚面的触点受力中心线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中。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工作中无不良扭矩产生,故电气性能稳定、可靠,工作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上安装静脚后的俯视图。
图2为自图1的A方向观察,静固定端静脚的视图。
图3为自图1中底座下方向上观察,动触端静脚的视图。
图4为在图1的基础上安装双金属片、动簧片后的半剖示意图。
图5为从侧面观察,动触片与双金属片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动簧片2、双金属片3、处于静固定端的静脚4和处于动触端的静脚5,处于静固定端的静脚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脚41及与动簧片配合的静脚面42,处于动触端的静脚也包括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脚及与动簧片的触点配合的静脚面51,静脚固定脚在静脚中的位置及静脚面与动簧片的触点位置满足以下配合:所述静脚固定脚的固定力中心线与静脚面的触点受力中心线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中。
为了表示清楚,在图1中,将静脚以实线表示,其余部分用虚线表示。
静脚固定脚的固定力就是使静脚连接在底座上的连接力,它由静脚的固定脚与和安装在底座上的零件或底座上的构型相互配合而产生。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静固定端静脚固定脚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脚41呈叉形,所述固定力中心线43为其两叉臂间的几何中线。如图4和图2所示,静固定端静脚的静脚面处于其中心处,其受力中心线44与固定力中心线43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中。
本实施例中,也给出了动触端静脚固定脚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动触端静脚的固定脚由处于静脚面右侧的右固定脚52和处于静脚面左侧的左固定脚53组成,右固定脚与左固定脚均为叉形,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右固定脚与左固定脚的两叉臂间几何中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固定力中心线54为右固定脚与左固定脚的两叉臂间几何中线的连线。如图4和图3所示,动触端静脚的静脚面触点处于其中心处,其触点受力中心线55与固定力中心线54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中。
为了表示清楚,在图4中,将动簧片半剖,处于表面的静脚以实线表示,其余部分用虚线表示。
参照图1、4、5,双金属片3设置在底座的中间,在双金属片的下面设有发热丝6,动簧片处于双金属片的上方。
所述动簧片设有与双金属片配合的向下的凸胖21,所述凸胖的位置处于双金属片中心线31上,在所述保护器的俯视图中,所述凸胖被双金属片作用时的受力中心线22与静脚面的触点受力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中。这样,使动簧片导电通断杠杆原理优化,设计更加合理,既避免了动作和回复不同步情况的发生,又减少了触点间的拉弧,延长其工作寿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触点受力中心线的方向上,动簧片在动触端的外侧设有测量触点压力的舌片56,使触点压力测试极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泛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泛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