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几具有弧形翻折机构的导演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880.1 | 申请日: | 200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绍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绍可 |
主分类号: | A47C4/00 | 分类号: | A47C4/00;A47C7/70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根叶 |
地址: | 321200浙江省武义县凤***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几 具有 弧形 机构 导演 | ||
技术领域
本用新型属于折叠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几具有弧形翻折机构的导演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翻折茶几的导演椅,其二只茶几翻折机构由一只铰链连接在茶几上的撑片,和一只铰链连接在椅座支承架上的撑片组成,二撑片铰链连接,其中一撑片头部制有与撑片成90°的压直钮。上述茶几翻折机构存在以下弊病:当人们要将茶几翻折上来的时候,则抓着茶几往上翻,撑片头部的压直钮会将二只撑片压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使二只撑片将茶几撑住;但需将茶几下翻时,人们往往不是用手将撑片头部的压直钮往上提的同时将茶几一边往下压,而是用手抓着撑片往上提的同时将茶几一边往下压,结果造成手被二片撑片夹住,轻者手被夹痛,重者手被夹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茶几具有弧形翻折机构的导演椅,它能防止人们在茶几翻折过程中手被夹伤;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二个椅座支承架,二个横向折叠交叉支架,软质椅面,软质椅背,翻折茶几,二个装在翻折茶几和椅座支承架上的茶几翻折机构,其特征在于茶几翻折机构由翻折茶几上的一个支撑圆柱和一个与椅座支承架成铰链连接的弧形撑片组成;支撑圆柱径向开有圆槽,弧形撑片开有弧形槽,弧形槽端部开有支撑孔,弧形撑片通过弧形槽卡在支撑圆柱的圆槽内,使支撑圆柱能沿弧形撑片的弧形槽滑动,当支撑圆柱滑入支撑孔内,支撑圆柱由弧形撑片撑住。
本实用新型翻折翻折茶几的翻折操作如下:如要将翻折茶几翻上,则用手抓住翻折茶几一边往上拉,翻折茶几上的二只支撑圆柱各自沿着弧形撑片的弧形槽往上滑动,当支撑圆柱滑动到支撑孔内时,停止翻折茶几往上拉并往下稍压一下,这样二只弧形撑片就能将翻折茶几撑起;如要将翻折茶几下翻,则将翻折茶几往上稍抬一下,并将弧形撑片稍往椅座支承架靠,然后将翻折茶几一边往下压,使翻折茶几上的二只支撑圆柱各自沿着弧形撑片的弧形槽往下滑动,同时也使弧形撑片绕着椅座支承架向下转,使翻折茶几平行靠到椅座支承架。
从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和翻折操作可以看出,它能防止人们在茶几翻折过程中手被夹伤;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现有的带翻折茶几的导演椅
图1:现有的带翻折茶几的导演椅主视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图3:现有的带翻折茶几的导演椅翻折茶几翻折过程中主视图
图1-3中1、2-椅座支承架,3、4-横向折叠交叉支架,5-涤纶布椅面,6-涤纶布椅背,7-翻折茶几,8-茶几翻折机构,9-撑片,10-撑片,11-压直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折茶几翻上时的主视图
图5:图4的左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折茶几在翻折过程中的主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折茶几下翻时的主视图
图8:支撑圆柱放大主视图
图9:图8的左视图
图10:弧形撑片放大的主视图
图11:图10的俯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个折叠后的主视图
图4-12中,12、13-椅座支承架,14、15-横向折叠交叉支架,16-涤纶布椅面,17-涤纶布椅背,18-翻折茶几,19-茶几翻折机构,20-支撑圆柱,21-弧形撑片,22-槽,23-弧形槽,24-支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现有的带翻折茶几的导演椅,它由椅座支承架1、2,横向折叠交叉支架3、4,软质椅面5,软质椅背6,翻折茶几7,茶几翻折机构8组成,茶几翻折机构8是撑片9一端铰链连接在翻折茶几7上,撑片10一端铰链连接在椅座支承架10上,撑片9、10之间成铰链状连接,撑片10头部制有与撑片成90°的压直钮11。上述茶几翻折机构8存在以下弊病:将翻折茶几7下翻时,人们往往不是用手将撑片10头部的压直钮11往上提的同时将翻折茶几7一边往下压,而是用手抓着撑片9或10往上提的同时将翻折茶几7一边往下压,结果造成手被二片撑片9、10夹住,轻者手被夹痛,重者手被夹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绍可,未经黄绍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