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行驶记录仪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0283.0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中;金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中 |
主分类号: | G01M17/00 | 分类号: | G01M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驶 记录仪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汽车行驶记录仪工况是否符合标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场上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种类繁多,品牌厂家也杂乱,对产品的检测要靠人工简单的目测采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的检测往往形同虚设。另外,如果车辆所有者通过将汽车行驶记录仪拆来拆去的手段,利用一台或几台汽车行驶记录仪便可年检出多辆甚至大量的车辆。目前的检测方式不利于大规模作业,为检测和执法等相关部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并快速做出判断,能够对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可靠程度在短时间内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的汽车行驶记录仪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行驶记录仪检测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工控机、显示器、指纹控制器、键盘和探头,所述工控机内设置有视频卡、CPU、数据采集口和储存设备,显示器、键盘、视频卡、储存设备、数据采集口分别与CPU相连,探头与视频卡相连,指纹控制器、无线接收装置分别通过数据采集口与工控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据采集口为串口、并口、USB、1394接口、无线传输接口、红外接口、蓝牙传输接口、电缆连接接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为GPRS、IEEE802.11、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HomeRF、蓝牙、zigbee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控制器为光学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探头安装在检测场地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采用自动检测,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2、此装置可以实现规模化检测。3、装置的标准及其测试标准可按要求调整。4、对于数据的测试采取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行驶记录仪可靠性的测试即工况测试,另一种为当车管所等类似的执法部门需要时,可对任何装有行驶记录仪的特殊车辆进行实事的数据采集和校验,以利于执法以及事故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工控机,一组探头、一个显示器,一个键盘,一个指纹控制器、无线接收装置,所述工控机内设置有视频卡、CPU、数据采集口和储存设备,显示器、键盘、视频卡、数据采集口、储存设备分别与CPU相连,在CPU中对数据进行运算。指纹控制器为光学采集器,通过数据采集口连接在工空机上。无线接收装置即为无线模块可以使用GPRS或者IEEE802.11、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HomeRF、蓝牙、zigbee等,都通过数据采集口连接在工控机上。
视频卡与探头连接用于对车辆图像信息的采集。无线接受装置对行驶记录仪的数据进行采集,且可以读取行驶记录仪的底层数据。所述的数据采集口可以是串口、并口、USB、1394接口、无线传输接口、红外接口、蓝牙传输接口或电缆连接接口等,数据采集口用于连接其他外部设备例如打印机等。
所述工控机中还含有存储设备用于储存数据,储存设备为硬盘直接安装在工控机内并与CPU连接,所述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比对软件、比对所需要的标准数据以及采集的被检测车辆的信息,其数据的读取授权由指纹控制器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所测试的数据包括:车辆的行驶平均速度、最高车速、行驶时间、车辆的功耗、车辆的车号、发动机号、车架号、车辆的污染物排放等以及所有GB/TI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驶记录仪为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品牌型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组探头安装在检测场地内,用于测试被测试车辆的灯光系统和牌照自动识别(牌照自动识别系统内嵌在测试系统软件中)。显示器用于显示数据及检测情况,键盘用于控制操作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指纹控制器用于核对操作人员的权限,对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员实施分级管理,以权限操作确保车辆测试的信息安全。指纹控制器是由一组光学采集器和工控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中,未经李卫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