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材料烧结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0307.2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6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潘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8 | 分类号: | H01F1/08;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75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材料 烧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永磁材料烧结时容置和支撑烧结磁体的装置,具体讲是一种永磁材料烧结舟。
背景技术
永磁材料烧结是将稀土合金锭粉碎形成的合金粉末在磁场中压制成型后,在烧结炉内烧结及回火(也称防老化处理)而成。现有技术的容置和支撑烧结磁体的烧结舟一般为金属板材制作的顶部为开口的烧结盒或烧结箱,其缺点是:1、盒体或箱体易变形,且修复困难,其使用寿命短;2、由于多个烧结盒或烧结箱叠放烧结时形成封闭体,烧结磁体与火焰经传导传热,使烧结时间长,且耗能严重;3、由于多个烧结盒或烧结箱叠放烧结时形成封闭体,所以,排气、受热及收缩不均匀,使所烧产品外观平整度差(有60%~80%的产品承烧面有堆料现象),增加了后加工工作量及难度,影响所加工产品的合格率;4、由于多个烧结盒或烧结箱叠放烧结时形成封闭体,所以,排气、受热、收缩、冷却不均匀,使所烧产品磁性能稳定性差,若烧结高性能产品其产品合格率极低(约为40%~60%),不适于烧结高性能产品;5,由于采用封闭式壁板,所以只能放一种固定尺寸的烧结磁体,其通用性差,不能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烧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不易变形、节能、所烧产品外观平整度好和产品稳定性好的永磁材料烧结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永磁材料烧结舟,包括金属底板,所述底板的厚度不小于5mm,所述底板上有多个通孔,所述底板上平面周边设有金属围栏。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永磁材料烧结舟与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烧结舟采用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底板,同时不设侧板,所以,不易变形,即使围栏有所变形也极易修复,其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比原烧结舟延长30%以上)。
2、由于本烧结舟不设侧板以及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以,烧结磁体直接与火焰辐射传热,其热效率高,烧结时间短,节能效果显著(整个烧结时间比使用原烧结舟缩短15%以上,相当于每炉节电20度左右)。
3、由于本烧结舟不设侧板以及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以,本烧结舟排气、受热、收缩都均匀适当,使本烧结舟所烧产品基本解决了产品外观不平整的问题(产品承烧面有堆料现象可降低到10%以内),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了后加工工作量及难度,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4、由于本烧结舟不设侧板以及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以,在烧结全过程中能完全满足磁性材料在几个不同工艺段如排气、受热、收缩、冷却对烧结工艺的不同要求,这对提高产品的磁性能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如磁性能参数中的HK,普遍比使用原烧结舟提高238Ka/m以上),使产品磁性能非常稳定,大幅度提高了高性能产品的合格率(可提高到90%以上)。
作为改进:
本烧结舟还可包括设于底板上的金属拉环,使烧结舟拉出烧结炉更方便。
所述围栏与底板的可为活动连接,这样,可根据所烧产品的容量更换不同形状的围栏,这样使烧结舟容置烧结磁体的面积可调,使其通用性好,能满足各种不同规格产品的需求,同时,围栏若产生变形,则方便更换。
所述围栏可留有供烧结磁体出入的缺口,以使操作更方便。
所述底板厚度优选为8~12mm,在此范围内,本烧结舟既更不易变形又尽可能节约材料。
所述底板上的多个通孔在底板上可呈均匀分布,这样,使上述的“2、3、4”的优点更明显。
所述底板可为长方形,也可为圆形等,以适应不同的烧结炉的内空形状,使本烧结舟的使用面更广。
所述金属可采用304号不锈钢,同样使上述的“2、3、4”的优点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永磁材料烧结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永磁材料烧结舟端视(从图中的上端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永磁材料烧结舟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通孔,2、底板,3、围栏,4、围栏的短立柱,5、金属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测患者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按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