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甩油盘双向旋转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1634.X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裘叶军;何建东;黄燕红;毛灵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全波 |
主分类号: | F16N7/24 | 分类号: | F16N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浙江省诸暨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盘 双向 旋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的甩油盘,尤其是一种甩油盘双向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要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能够正常工作,其滑动表面必须有足够的润滑油,将润滑油从油池带到滑动表面有很多中不同的方式,其中常见的是利用甩油盘跟轴的同步旋转带油来进行润滑。现有的甩油盘旋转结构,油罩设于甩油盘的外周,油腔设于甩油盘的斜上方,油腔内设有一个与油罩相联的刮油座,其上设有刮油板,当轴旋转时将甩油盘上的油刮入油腔。这种结构只适用于单向固定旋转方向的润滑,当旋转方向相反时需要重新设计一套甩油盘供油系统,给产品生产、库存增加了成本。而且油腔是密闭的,观察和检修油腔内的情况需将其拆开,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检修方便、使用范围广的甩油盘双向旋转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甩油盘双向旋转结构,包括设于旋转轴(5)上的甩油盘(1)、甩油盘(1)外周的油罩(2)、油腔(4)及其内的刮油座(8)、刮油板(3),油腔(4)设于甩油盘(1)正上方,油腔(4)顶部设有观察窗(6),油腔(4)内两侧各设有一个与油罩(2)相联的刮油座(8),刮油板(3)设于与转向相对的一侧的刮油座(8)上。
作为优选,观察窗(6)的材料为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将油腔设于甩油盘的正上方,其内设有对称的两个刮油座,根据旋转轴旋转正反方向的不同,刮油板用螺栓固定在不同的刮油座上,因此扩大了使用范围,可适用于双向旋转的润滑结构;油腔顶部为透明的观察窗,可随时观察内部油路循环情况,以便及时检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检修方便、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当甩油盘逆时针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当甩油盘顺时针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甩油盘(1)与旋转轴(5)同步转动,转向为逆时针,甩油盘(1)外周为油罩(2),使甩油盘(1)带起的油不因离心力的作用甩到外面,两者之间留有2mm的间隙,以防止摩擦或碰撞。
油腔(4)设于甩油盘(1)正上方,油腔(4)顶部为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观察窗(6),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内部油路的情况。
油腔(4)内两侧各设有一个与油罩(2)相联的刮油座(8),刮油板(3)通过螺栓联接在与转向相对的一侧的刮油座(8)上,即图1中左侧的刮油座(8)上,刮油板(3)与甩油盘(1) 之间有0.2mm间隙。
工作时,甩油盘(1)与旋转轴(5)同步逆时针转动,将油带起,刮油板(3)将带至顶端的油刮到油腔(4)中,进行润滑。
实施例2:参考附图2,甩油盘(1)与旋转轴(5)同步转动,转向为顺时针。刮油板(3)通过螺栓联接在图2中右侧的刮油座(8)上。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全波,未经何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6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环过山车
- 下一篇:一种口服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