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11675.9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5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乐长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长琴 |
主分类号: | A47L9/10 | 分类号: | A47L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404浙江省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吸尘器 集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干湿两用的吸尘器正逐步走进人民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场所,为此,有科技人员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适合干湿两用的蒸汽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如专利号为200510123064.1的中国专利“吸尘器的除尘装置”,它包括杯盖和杯体,所述杯盖和杯体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开孔,网罩上的开口与分隔板上的开孔对接固定,杯盖内安装有筒形海帕,筒形海帕的中心孔的下端封闭、上端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出风罩,出风罩与出风口连通;该装置将海帕从杯体移到杯盖中,扩大了网罩与杯体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加强旋风强度,提高一级分离效率,减少海帕二级分离的过滤量,延长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杯盖为透明体,或杯盖上设有透视窗,用户可以直接透过杯盖观察海帕的使用情况,它有进步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如长筒形,不适合传统的卧式吸尘器上使用,而且,网罩存在开口,无法对气流进行全面的过滤,所以,对粗尘的过滤效果不明显,造成分离效果下降,结构组装也不够简洁,需要进一步改进。如专利号为03144469.5的中国专利“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包括:用来收集灰尘及异物的集尘桶和设置集尘桶内的用来过滤灰尘及异物的过滤器;还包括向后凸出地在集尘桶的后壁一体形成的支撑部件;和由前方连接部件、把手盖和拆卸部件构成的把手;所述的支撑部件的后部和侧部分别形成有一个拆卸部件定位槽;所述的前方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一体形成有用来与集尘桶上的支撑部件相连接的连接凸缘;所述的把手盖与前方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的拆卸部件插入在前方连接部件和把手盖之间,拆卸部件的侧面上部形成有两个支撑凸块。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卧式吸尘器上使用,但是,没有海帕处理单元,无法对细尘和微小的颗粒进行分离,所以,不适合在干湿两用的吸尘器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它过滤除尘效果更好,而结构合理,组装性好,适合在干湿两用的吸尘器上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汽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包括有尘桶、筒形海帕、尘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尘桶中分布设置有旋风集尘腔,筒形海帕固定在旋风集尘腔中,在尘桶与旋风集尘腔之间构成了另一带过滤网的集尘腔,尘桶的进风口通过装置中的气流通道依次与带过滤网的集尘腔、旋风集尘腔连通,最后与尘桶的出风口接通。
作为改进,所述的带过滤网的集尘腔通过带过滤网的隔板分成前集尘腔和后集尘腔,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再改进,所述的后集尘腔的出风口设置有安全阀,它在出风口附近设置了透空的连接套,连接套内升降式地套接有密封浮子,提高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尘桶上部套接固定有盖板,盖板上分布有后集尘腔的出风口、旋风集尘腔的进风口、旋风集尘腔的出风口和尘桶出风腔的进风口,海帕进风风道连接集尘腔的出风口和旋风集尘腔的进风口将它们连通,海帕出风风道连接旋风集尘腔的出风口和尘桶出风腔的进风口将它们连通,便于生产组装。
再改进,所述的旋风集尘腔的进风口是与筒形海帕配合的圆弧形切向进风并带有向下的倾斜角度,便于进风,提高旋风分离效果。
最后,所述的隔板是插接固定在集尘腔中,便于隔板的拆装和过滤网的清洗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带过滤网的集尘腔对气流进行全面的过滤,过滤除尘效果更好,结构也更加合理,拆装方便,适合在卧式的干湿两用的吸尘器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中尘桶立体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中尘桶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反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正面结构图;
图5是海帕进风风道的立体图;
图6是海帕出风风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长琴,未经乐长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