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2550.8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忠南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浙江省长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断 供水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具有经济、环保、安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对太阳能的产业化应用,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太阳能热水器为充分采集太阳能,一般都安装在建筑物顶部,而用户洗浴一般在卫生间进行。热水器与卫生间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落差距离,这些落差距离低的有几米左右,高的达到几十米,热水器与卫生间之间采用水管道连接。
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每次使用都要放掉水管道中的存水,然后才能正常使用。所以,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既浪费了水资源,又让使用者要等候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节省水资源,使用者每次开启都能立即正常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水管道和出水龙头,所述热水器本体和出水龙头之间通过水管道连接,还包括热转换器,所述热转换器设置在水管道上靠近出水龙头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热转换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发热装置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热转换器上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进水口或者出水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热转换器还包括键盘和显示屏,所述键盘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显示屏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采用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进水口的前端。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装置采用红外线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靠近出水龙头位置处增加一个热转换器,该热转换器通过传感器检测热水器本体中出来的水的温度,如果水温低于设定值,则热转换器对水进行瞬间加热,使出水龙头中的出水能够正常使用;如果水温达到设定值,则热转换器停止工作,同样可以得到能够正常使用的出水。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任何时候的出水都能够正常使用,不需要将水管道中的存水放掉,节省了水资源,并且使用者每次开启都能立即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中热转换器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无间断供水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1、水管道2和出水龙头3,所述热水器本体1和出水龙头3之间通过水管道2连接,还包括热转换器4,所述热转换器4设置在水管道2上靠近出水龙头3的位置。还包括阀门5,所述阀门5设置在进水口44的前端。
如图2所示,所述热转换器4包括温度传感器41、中央处理单元42和发热装置43,所述温度传感器41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42的输入端,发热装置43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42的输出端,热转换器4上有进水口44和出水口45,所述温度传感器41设置在进水口46或者出水口47处。所述热转换器4还包括键盘44和显示屏45,所述键盘44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42的输入端,显示屏45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42的输出端。所述显示屏45采用液晶显示屏。所述发热装置43采用红外线加热装置。中央处理单元42采用常用的处理芯片,其外围电路也为常规设计。
工作时,温度传感器41检测进水口46处的水温,如果水温低于设定值,则热转换器启动发热装置43对水进行瞬间加热,使出水龙头3中的出水能够正常使用;如果水温达到设定值,则热转换器使发热装置43停止加热,同样可以得到能够正常使用的出水。显示屏45可以显示设定的温度值、当前的水温。用户通过键盘44可对设定的温度值进行重新设置,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忠南,未经吴忠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5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