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门刀自动识别与适应光幕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3397.0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8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微科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江成 |
地址: | 3158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自动识别 适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光幕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与电梯门刀进行自动识别与适应光幕。
背景技术
电梯光幕是防止电梯自动门关闭时夹住乘客或货物的安全防护装置。它利用多组红外发射和接收元件的高速扫描,探测保护区域内的遮挡物并向上位控制设备提供信号。而门刀主要起轿厢门与楼层厅门实现开关们时的联合动作。目前有多家品牌的电梯,尤其是欧洲的厂家,设计的光幕上端部分有效防护区域有可能被电梯门刀遮挡。由于各厂商设计的门刀长度和安装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会造成订货和使用时非常不便。如专利号为CN200510022248.9的一种独立动力可自动补偿夹持距离的刚性夹持电梯同步门刀,两平行状门刀片1分别与上转轴6和含有蜗轮的下转轴7连接,安装于门刀架8上,形成四连杆机构,与独立电机相连的蜗杆2和蜗轮构成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含有蜗轮的下转轴7上设有安全钩,并与设置于机架上的轿门静锁钩作相互配合运动。虽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均大为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运行精度,但是并没有结束门刀与光幕相配的同步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梯光幕不能及时根据电梯门刀的不同而及时调整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及时调整以适应门刀的电梯门刀自动识别与适应光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提供一种电梯门刀自动识别与适应光幕,包括控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装于电梯门两侧,控制器通过传输电缆分别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控制,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发射器中,译码器通过基极偏执电阻与驱动三极管相连接,驱动三极管集电极与红外线发射管,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红外线发射管通过限流电阻于电源连接;说述的红外线接收管与多选一开关连接,多选一开关的输出依次通过前置放大器、限幅主放大器、带通滤波器、检波器、整流器;所述的控制器包括CPU,CPU分别与发射器的译码器和整流器连接。发射器主要执行控制器所传送的扫描信号,在初始上电时发射器进行的是全扫描,即每个发射管都进行扫描,当识别门刀位置后,控制器便发送工作扫描信号给发射管,该工作信号命令发射器被门刀阻挡的红外线发射管并不进行扫描;接收器主要接收发射器发射的扫描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转换为CPU可以处理的信号;控制器则主要处理扫描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发送工作扫描信号给发射器。按照这种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新安装的门刀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给出工作扫描指令,使得不同型号和牌子的门刀和光幕能够轻松的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梯门刀自动识别与适应控制器在上电后的一定时间t内进行门刀扫描过程,CPU发送扫描信号到发射器,发射器中的红外线发射管向对侧的红外线接收管发射红外光束,红外线接收管首先将扫描结果信号依次通过前置放大器和限主放大器,然后扫描结果信号输入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接着扫描信号再依次进入检波器和整流器,最后将信号输入CPU,CPU将扫描结果信号转化为屏蔽信号后,将屏蔽信号输出给发射器,发射器根据屏蔽信号对红外线发射管进行屏蔽。CPU主要将扫描信号处理为屏蔽信号,该屏蔽信号能够让发射器对发射管进行相应屏蔽,使得被门刀所阻挡部分的红外线发射管不再发射扫描信号,因而门刀的插入并不会因光幕的扫描而产生干扰,能使同一个光幕系统能够适合不同型号的门刀。
作为优选,所述的CPU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对所屏蔽对象相邻的红外线发射管同样进行屏蔽。CPU会增加相邻的红外线发射管作为屏蔽对象,这种方式主要防止门刀在抖动过程中会同样遮挡相邻近的红外线发射管,这种扩展方式能够更加稳定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干扰。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成本低、使用简单等特点,尤其是所设计的门刀自适应技术可以在光幕得电时的一段时间内自动探测门刀与光幕的相对位置并屏蔽光幕已被门刀遮挡或可能被门刀遮挡的光路。门刀自适应技术使得同一规格的光幕能适应各种安装环境,使用户订货、安装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安排都得到大大的简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微科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微科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3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