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定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3857.X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杭伟;张联升;于来历;魏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3/18 | 分类号: | F03B3/18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100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轮机 锥形 大端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机导叶端面间隙控制机构,特别是一种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水轮机是利用自然界水能进行工作的动力机械,不同型式的水轮机适应不同的水力资源,贯流式水轮机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的首选机型。贯流机组的导水机构是由数张锥形活动导叶组成。水轮机活动导叶的作用是形成水流环量,调节流量和截断水流而停机。机组停机时间隙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间隙则漏水量大,过大的漏水量会导致机组处于不完全停机状态;过小间隙会造成导叶运动不灵活,特别是锥形导叶运动付较多,导叶转动过程会产生卡阻现象,为此机械行业标准对导叶端面总间隙作规定,其数值为1‰至2‰的导叶高度。
锥形导叶装配的相关零件较多,在现有的导叶定位结构中,导叶定位尺寸链较多,无法依赖于各零件轴向尺寸定位导叶,只能依赖于导叶装配时,利用导叶轴端的螺栓吊浮导叶使导叶在导叶内外环间大致居中后实测每张导叶上下端与定位面的间隙,然后拆开装配零件,按实测间隙值垫上不同厚度的抗磨片,最后进行二次装配。这种导叶组装方式费时费力、工效低、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导叶定位结构中所存在的导叶组装方式费时费力、工效低、经济性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又能有效节省水力资源的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直接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直接定位机构,导叶大端一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为C8;导叶套有二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分别为H8和Js8;下抗磨环和上抗磨环分别为一个轴向定位公差,其公差为H9;导叶外环上的套筒一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为C10。导叶装配时,将上下抗磨环和与导叶套组装后装入导叶外环上的套筒和导叶大端轴上再装上导叶臂和压盖,最后把紧导叶轴端螺栓即完成导叶大端定位装配。
本机构是通过减少与导叶大端相关的每个零件轴向定位尺寸数量,并标注每个定位尺寸的基本级公差,组装导叶后紧固导叶轴端螺栓,即导叶于导叶内外环的总间隙中定位。导叶大端间隙就此确定,其值为公差链计算值。导叶大端最小间隙可控制到0.2mm。由于导叶为锥形,大端尺寸约为小端尺寸的2倍,在总间隙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大端间隙有效减少漏水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漏水量。采用本机构导叶大端间隙值始终保持不变。超差的间隙留于小端,即使总间隙超差30%的情况下,总漏水量也不超过按常规结构而总间隙又符合规范时的总漏水量。
由于本机构采取减少相关零件的轴向定位尺寸和采用导叶大端直接定位法。不但简化制造安装工艺,而且导叶定位一次组装成功,无须再次拆装,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又由于导叶大端间隙的缩小即可以减少电站水力资源的浪费。机组越大节水效果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水轮机锥形导叶大端定位机构,导叶1大端一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为C8;导叶套3有二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分别为H8和Js8;下抗磨环2和上抗磨环5分别为一个轴向定位公差,其公差为H9;导叶外环上的套筒4上一个轴向定位尺寸,公差为C10。导叶装配时将上下抗磨环5和2与导叶套3组装后装入外环9上的套筒4和导叶1大端轴上再装上导叶臂8和压盖7,最后把紧导叶轴端螺栓6即完成导叶大端定位装配。导叶1小端与内环10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3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自行车脚踏板
- 下一篇:水轮机卧式球面推力径向轴承软垫支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