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换底线珠片绣电脑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010.3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1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江 |
主分类号: | D05C7/00 | 分类号: | D05C7/00;D05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浙江省诸暨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底线 珠片绣 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珠片绣电脑绣机,尤其涉及一种在不停机情况下可自动更换底线的珠片绣电脑绣机。
背景技术
由于珠片绣具有层次丰富、色彩鲜明、花样典雅、时尚等特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于是珠片绣电脑绣机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珠片绣电脑绣机在使用过程中既要使送片机构按电脑程序要求进行切换,完成珠片输送过程,同时由于该机是在平绣机的基础上通过增设珠片送片机构来实现的,而平绣机在工作时需更换底线,即当其中一个旋梭的底线用完时,停机进行人工换梭,一般每隔40分钟需更换旋梭一次,每次操作工更换旋梭的时间约10分钟,以24小时计,一天需要更换旋梭36次,共需化费时间360分钟,如果再考虑旋梭内的底线量不一致的情况,则需化费更多的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自动换底线珠片绣电脑绣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平绣机头,所述平绣机头一侧设有珠片送片机构,所述平绣机头下方设有自动换梭机构,所述自动换梭机构由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若干套旋梭组合装置和旋梭组合装置之间的连接轴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旋梭组合装置分别设置于若干块滑块上,所述滑块设置于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设置于导轨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旋梭组合装置包括旋梭座,所述旋梭座上设置有两个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水平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于小轴,所述旋梭设置于小轴轴端。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轴端与导轴一端相连接,所述导轴外周设置有螺旋形导槽,所述连接轴上的活动销端部伸入导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轴端与导轮中心相连接,所述导轮内周设置有环形轨道,所述连接轴上的活动销端部伸入环形轨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积极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自动换梭机构,可以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自动换梭,因而节省了换梭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动换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驱动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驱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平绣机头2,平绣机头2一侧设有珠片送片机构3,平绣机头3下方设有自动换梭机构4。
如图2、图3所示:自动换梭机构4由驱动装置5、与驱动装置5相连接的若干套旋梭组合装置7和旋梭组合装置7之间的连接轴8组成,旋梭组合装置7之间首尾依次相连且间距一致,旋梭组合装置7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旋梭组合装置7包括旋梭座9,旋梭座9上设置有两个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水平面的通孔,通孔内设置于小轴10,小轴10轴端设置有旋梭11,旋梭组合装置7分别设置于若干块滑块12上,滑块12设置于直线导轨13上,直线导轨13设置于导轨座14上。
如图4所示,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22,电机22轴端与导轴23一端相连接,导轴23外周设置有螺旋形导槽24,连接轴8上设置有活动销27,活动销27端部伸入导槽24内。
如图5所示,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22,电机22轴端与一导轮25中心相连接,导轮25内周设置有环形轨道26,连接轴8上设置有活动销27,活动销27端部伸入环形轨道26内。
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调整旋梭组合装置7与机头的位置,使每组旋梭组合装置7与一组机头相对应,并使其中左边或右边的的一个旋梭同时调至绣针工作位置正下方,通过联轴器20可使小轴10后端与旋梭箱21的输出轴连接,即可实现正常刺绣功能,当处工作位置的旋梭底线用完时,由于旋梭座9上并排设置两个旋梭,旋梭座9设置于直线导轨的滑块上,而且间距一致,只要通过电脑程序控制驱动装置6使旋梭座X向移动两个旋梭的中心距离,即可将另一个旋梭移至绣针工作位置正下方,从而替换前一个旋梭工作,这时可用人工将已用完底线的旋梭用新的旋梭换上,如此交替循环工作,从而达到自动换底线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江,未经王海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碰撞试验牵引车
- 下一篇:妇科腹部手术横切口卡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