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与垂直转换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360.1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0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海;翟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祖玉清 |
地址: | 150030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垂直 转换 模块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建筑用型材。
(二)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保温、隔音效果,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曾经提出了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21322.0,名称为建筑节能墙体模块等专利申请。这种建筑物墙体模块只适合于在建筑物的垂直墙体施工中使用。建筑物的阳台等部位既包括水平地面,又包括垂直墙面,而且阳台等部位也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原有的建筑物墙体模块并不能进行水平地面与垂直墙面之间的转换,使得这些部位的施工相当困难,而建筑物的垂直与水平部位转换部位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实现水平面与垂直面之间的转换,使建筑物的垂直与水平转换部位具有良好的节能保温效果的水平与垂直转换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模块基板,模块基板为矩形或正方形,模块基板的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模块基板的两端带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的模块基板的两端的相互配合的插接机构是在一端设置凸棱,另一端设置与凸棱相配合的凹槽。
2、模块基板的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侧面之外的其它侧面上设置有凹槽。
3、模块基板的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侧面之外的其它侧面上的凹槽是燕尾槽。
4、在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侧面之外的其它侧面上设置有凸起装饰线。
5、所述的凸起装饰线为双凸起装饰线。
本实用新型将模块基板设计成矩形或正方造型,模块基板的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通过凹槽或凸棱分别与垂直墙体模块与水平地面模块相连结,实现垂直与水平的转换。基板的两端带有相互配合的插接机构,实现转换模块之间的相互连接。在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一对相邻的侧面的交汇处设置有凸起装饰线,可以在施工后的阳台外形成一圈装饰线,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效果和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垂直墙体与水平面之间的转换,并且在转换部位形成良好的节能保温结构,保证建筑物的垂直水平转换部位与墙体的其他部位有相同或相近的节能保温效果。模块基板的不带有插接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可以使模块与表面覆盖的水泥砂浆等保护层的结合更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保温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包括模块基板1,模块基板为矩形或正方形,模块基板的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相配合的凹槽2,模块基板的两端带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该插接机构是一端的凹槽4和另一端的凸棱。模块基板的不带有插接结构的侧面上设置燕尾槽5。
结合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但模块基板的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凹槽相配合的凸棱槽6。
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在不设置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面上设置有凸起装饰线7。
结合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不设置与建筑物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凸棱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棱的面上设置有凸起装饰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未经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自动渗水的绿化装置
- 下一篇:磁性电子电路实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