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水井带压作业工艺管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953.8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3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曹鼎洪;韩光鹤;许万利;倪玉伟;陈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井带压 作业 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水井用作业管柱。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中,采用常规注水管柱及作业设备无法实现带压作业。近年来研发的防喷作业机可实现不压井、不放喷作业施工,但外围低渗透油田井深、压力高,导致施工时间较长(平均作业时间为15~20天)、费用高(每兆帕作业费用为1万元),大面积推广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水井带压作业工艺管柱,它可解决采用常规注水管柱及作业设备无法实现带压作业及采用防喷作业机,存在施工时间长、费用高、大面积推广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自封封井器、带堵塞器的油管工作筒、注水管柱、防落物装置、脱接器、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丝堵组成;所述自封封井器的下端与带堵塞器的油管工作筒的上端连接,带堵塞器的油管工作筒的下端与注水管柱的上端连接,注水管柱的下端与防落物装置的上端连接,防落物装置的下端与脱接器的上端连接,脱接器的下端与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的上端连接,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的下端与丝堵的上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密封住地层压力,在保持地层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不放喷带压作业,实现快速起下油管,并实现了对井口压力在6MPa以下的注水井进行带压作业,解决了部分注水井关井时间长、放溢流作业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8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C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D部放大图,图7是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8的中心管24的主视结构图,图8是防落物装置6的主视结构图,图9是图8的E部放大图,图10是脱接器7的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自封封井器1、带堵塞器31的油管工作筒2、注水管柱30、防落物装置6、脱接器7、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8、丝堵23组成;所述自封封井器1的下端与带堵塞器31的油管工作筒2的上端连接,带堵塞器31的油管工作筒2的下端与注水管柱30的上端连接,注水管柱30的下端与防落物装置6的上端连接,防落物装置6的下端与脱接器7的上端连接,脱接器7的下端与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8的上端连接,可反复座封脱接封井器8的下端与丝堵23的上端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注水管柱30由第一注水封隔器45、第一配水器46、第二注水封隔器47、第二配水器48、球座49、筛管50组成;所述第一注水封隔器45的上端与带堵塞器31的油管工作筒2的下端连接,第一注水封隔器45的下端与第一配水器46的上端连接,第一配水器46的下端与第二注水封隔器47的上端连接,第二注水封隔器47的下端与第二配水器48的上端连接,第二配水器48的下端与球座49的上端连接,球座49的下端与筛管50的上端连接,筛管50的下端与防落物装置6的上端连接。如此设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优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注水封隔器45、第一配水器46、第二注水封隔器47、第二配水器48、球座49、筛管50均采用现有技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9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角度广角反光镜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纸浆模塑包装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