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6111.4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民;陈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志民;陈春云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2/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6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弹力 接触 结构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通讯事业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容量、安全的可充电电池,已经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mp3等一些设备中被广泛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已经成为这些设备不可缺少的配件。
锂离子电池一般由电芯、电池保护线路板、输出端子、镍带和塑料电池外壳或框等部件组成。电芯的内部包含有正、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采用金属外壳封装,塑料电池外壳或框是固定电芯和电池保护线路板的相对位置和对电池保护线路板进行保护,电池一般是由电芯、电池保护线路板、镍带、输出端子焊接成组合体后装入电池外壳或框内,然后壳类电池用超声焊接做成成品电池,框类电池用标贴纸包裹上做成成品电池,然而组合体上的电池保护线路板和镍带是人工用锡焊焊接的,焊点有时会开焊或虚焊,由于存在上述缺陷会给电池造成无法使用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焊接,从而避免焊点的开焊或虚焊并减轻工人劳力强度、制作工艺简单的弹力接触式电池。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组成包括:电池框,所述的电池框上具有支承架,所述的支承架内具有电池保护线路板,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通过正极弹片式连接器、负极弹片式连接器与电芯连接,所述的电芯与所述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之间安装有绝缘片,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上具有输出端子。
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上具有与所述的正极弹片式连接器连接的正导电盘和与所述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连接的负导电盘,所述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一端相连电芯负极,所述的正极弹片式连接器的一端相连电芯正极,所述的电池框前端面上设有输出端子的窗口,所述的电池框包有商标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电池保护线路板与正、负极弹片式连接器的联接不需要人工焊接而是靠弹力联接。
2.减化了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
3.减轻工人劳力强度。
4.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5.电极连接器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大,并且导电性能好。
6.电池保护线路板具有过充、过放电保护功能,能够避免电池过度的充电和放电及电池充电时电流过大对电池造成的损坏。
7.本实用新型中,带有输出端子的电池保护线路板和正、负极弹片式连接器与电芯的组合体分别直接插入电池框中,而且电池保护线路板不用与正、负极弹片式连接器和电芯的组合体焊在一起,安装非常方便,因为电池保护线路板与正、负极弹片式连接器不用焊接,所以不会开焊或虚焊,质量非常可靠,适合大批量生产,相对于现有的焊接技术而言,简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减轻工人劳力强度,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本产品的电池框示意图。
附图2是本产品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与电池框接触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产品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与正极弹片式接触器、负极弹片式接触器连接面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产品的电芯示意图。
附图5是本产品的正极弹片式连接器示意图。
附图6是本产品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示意图。
附图7是本产品的绝缘片示意图。
附图8是本产品的商标纸即包装盒的示意图。
附图9是本产品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组成包括:电池框1,所述的电池框上具有支承架15,所述的支承架内具有电池保护线路板2,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通过正极弹片式连接器5、负极弹片式连接器6与电芯4连接,在所述的电芯与所述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的非连接部位安装有绝缘片7,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上具有输出端子21,所述的电池框前端面上设有输出端子窗口11,所述的电池框包有商标纸3。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含有弹力接触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所述的电池保护线路板上具有正导电盘24、负导电盘25,所述的正导电盘连接所述的正极弹片式连接器,所述的负导电盘连接所述的负极弹片式连接器,所述的电芯具有负极42和正极41,所述的电芯负极连接负极弹片式连接器,所述的电芯正极连接正极弹片式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志民;陈春云,未经郑志民;陈春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6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穴按摩棒
- 下一篇:无源巷/隧道超前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