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117063.0 申请日: 2007-09-25
公开(公告)号: CN201099647Y 公开(公告)日: 2008-08-13
发明(设计)人: 李继凤 申请(专利权)人: 李继凤
主分类号: C02F9/02 分类号: C02F9/02;C02F1/40;C02F1/24;C02F1/50
代理公司: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洪发
地址: 163316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撬装式 含油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有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两种,主要由除油和过滤两部分组成。对于特低渗透油层一般在常规处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即进行二级或三级过滤,过滤主要采用多层滤料、精细过滤两种。现有的处理装置主要有:传统空压式气浮设备和普通溶气泵气浮设备。传统空压式气浮设备是通过空气压缩机及水泵向容器罐内注入空气与水,经搅拌后,增压输送到待分离液中,实现油水、固液分离;此技术形成的气泡大并且不稳定,致使处理效果一般,另外,存在装置庞大、能耗高的缺点。而普通溶气泵气浮设备采用溶气机将气液充分混和后通过增压经布气管路释放到待分离液中。此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溶气方式,溶气效果好,形成气泡小,分离效果较好。但由于溶气机直接向布气管路中输送气泡存在布气不均匀,气泡利用低等缺陷。对于处理量较小时,在气泡最佳释放距离内1.5m,处理效果好。当处理量较大时,普通溶气气浮技术面临突破气泡最佳释放距离的问题,还不能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只有相应增大气浮设备来保证处理效果,致使气浮装置投资高、维护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衡压浅层气浮器、砂滤器、精滤器、中空超滤器、反冲洗水箱和污油箱构成。衡压浅层气浮器有溶气水入口a、沉降水经流量控制器的入口b和来自加药器的入口c,衡压浅层气浮器的出口管经提升泵、杀菌装置和流量控制器后依上进下出的次序管路串连了砂滤器、精滤器和中空超滤器后进入处理后水罐和反冲洗水箱。反冲洗水箱的出口管路经反洗水泵、流量计依下进上出的顺序串连了中空超滤器、精滤器和砂滤器的上出口经反冲洗水管路至沉降池。衡压浅层气浮器的下出口管路连接了污油箱、并经排污水泵至沉降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处理后水罐有上部清水出口d。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污油箱有回收油出口e。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是在普通溶气气浮装置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油水、固液分离装置。该装置以“浅池理论”、“零速度理论”为依据,应用先进的溶气技术,改善了布气系统,突破了1.5m最佳释放距离的限制,最高可达到2.5m。出油率可达到98%,除固率可达到90%,处理效率是普通气浮的3倍,而投资仅是普通气浮设备的三分之二。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能将容器装置里释放出的带有一定压力的无序气泡用科学的方法变为衡压而有序状态,平稳均匀地分布在固定的区域内,提高了气泡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气泡的黏附作用,达到高效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主要用于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的含油污水处理,该装置采用先进的衡压气浮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特低渗透油田注入水的“5.1.1”标准。具有溶气效果好,形成气泡小,油水、固液分离速度快,装置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具有资源回收率高、处理效率高、设备投资少、使用寿命长、易于生产管理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含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衡压浅层气浮器1、砂滤器2、精滤器3、中空超滤器4、反冲洗水箱5和污油箱6构成。衡压浅层气浮器1有溶气水入口a、沉降水经流量控制器7的入口b和来自加药器的入口c;衡压浅层气浮器1的出口管经提升泵8、杀菌装置9和流量控制器10后依上进下出的次序管路串连了砂滤器2、精滤器3和中空超滤器4后进入处理后水罐11和反冲洗水箱5。反冲洗水箱5的出口管路经反洗水泵12、流量计13依下进上出的顺序串连了中空超滤器4、精滤器3和砂滤器2的上出口经反冲洗水管路14至沉降池15。衡压浅层气浮器1的下出口管路连接了污油箱6、并经排污水泵16至沉降池15,在污油箱6有回收油出口e。其中在处理后水罐11有上部清水出口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继凤,未经李继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7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