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为秸秆气化炉配套的燃气炉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7154.4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8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长河 |
主分类号: | F24C3/02 | 分类号: | F24C3/02;F24C3/08;F24C15/2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8100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气化 配套 燃气 炉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具。
背景技术
秸秆气化炉因其能够利用农业的废弃物秸秆,燃料可以就地取材,并且卫生环保,在广大农村普遍受到欢迎。然而,现有的燃气炉具如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炉具,在使用秸秆气化炉所产生的气体时,存在燃气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燃气炉具如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等炉具,在使用秸秆气化炉所产生的气体时,存在燃气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为秸秆气化炉配套的燃气炉具。本实用新型包含进气管1、灶体2、炉盘3和配风管4,进气管1和灶体2相连通,炉盘3固定在灶体2内的上端,炉盘3上开有燃气通孔5,配风管4设置在灶体2和炉盘3的中心处,配风管4的上端与炉盘3固定连接,配风管4的下端与灶体2固定连接,配风管4的两端均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使用秸秆气化炉所产生的燃气燃烧充分,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六公斤15℃的水烧到100℃只需六分钟。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的炉具将六公斤15℃的水烧到100℃需要十分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四、五和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进气管1、灶体2、炉盘3和配风管4组成,进气管1和灶体2相连通,炉盘3固定在灶体2内的上端,炉盘3上开有燃气通孔5,配风管4设置在灶体2和炉盘3的中心处,配风管4的上端与炉盘3固定连接,配风管4的下端与灶体2固定连接,配风管4的两端均与大气相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炉盘3上的燃气通孔5为单排环形排列。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防风增氧圈6,防风增氧圈6上开有通孔7,防风增氧圈6的下端与灶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增加的防风增氧圈6可以使燃气燃烧得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炉具的热效率,燃气在五级风中燃烧正常。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灶台8和锅底支架16,锅底支架16固定在灶台8的上端,灶体2连同进气管1和防风增氧圈6固定在锅底支架16围成的中心处的灶台8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增加的灶台8和锅底支架16,可使操作更为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储气罐9和连接管13,储气罐9设置在灶台8内,连接管13的一端与储气罐9内腔的底部相连通,连接管13的另一端与秸秆气化炉的出气管相连通,进气管1与储气罐9内腔的顶部相连通。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增加的储气罐9可以储存少量的燃气,其主要作用是起缓冲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水汽分离器10、第一气体导流板12、第二气体导流板14和冷却水引流管15,水汽分离器10固定在储气罐9内的中部,第一气体导流板12固定在储气罐9一侧的内壁上,第二气体导流板14固定在储气罐9另一侧的内壁上,第一气体导流板12和第二气体导流板14相互交错设置,冷却水引流管15设置在储气罐9内的底部并与外界相连通,水汽分离器10上设有孔11。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增加的水汽分离器10、第一气体导流板12和第二气体导流板14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燃气中的水份,提高燃气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长河,未经孙长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7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