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252.X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3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淑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淑薰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国;王艳春 |
地址: | 5181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特别是指涉及一种应用于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同轴线缆连接器连接于各电子装置之间,用以传输一种高频信号输送,因此对同轴连接器各结构部分相对较为严格,才能得到高清晰的高频信号。目前诸多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端子与同轴线缆采用焊接方式加以固定,但此方式会使端子接触端的连接不够稳定,且加工程序又较复杂。与此相关的习用同轴线缆连接器技术,请参见图1所示结构,该同轴线缆连接器端子30组装于绝缘本体固定之后,将同轴线缆与端子30尾部31进行焊接,焊接时可能因焊点过高或焊渣太多造成电气短路,对焊接技术要求甚高,因焊点小而圆滑,且要与同轴线缆焊接牢固,同时在作业时还会利用气枪清除焊接时留下的残渣,故因焊接作业而引起诸多不良因素,实是线缆连接器不良的致命缺失。另外,应用此类同轴线缆连接器产品体积较小,而因产品体积精小在焊接作业时极为不方便,难度更加增高,制造生产过程带来不必要麻烦,使其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不良率偏高,费时费工,又增加人工操作,产品质量控制不周,可以说利用焊接方式不够理想;再者,该端子30利用对立接触臂331夹持对接电连接器,仅以弧面为相接触点,多次插拔后,接触效果就不够理想,因此,针对上述的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特征缺陷,实有必要对端子结构进行改良设计,以期使在使用时有高质效的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利用直接包夹的方式固定线缆,以改善制程作业困难、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该接触设计成圆形结构,以具有更佳的接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整体端子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自动化的冲制作业制造,能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有一主杆,主杆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其前端部略窄于后端部,在前端部设有相连接的左翼片和右翼片,左翼片和右翼片为相对结构,在该等左翼片与右翼片的底端各自向外延伸设有片体,该等片体向后端撕破并弯折形成固定部,该固定部用以与收容端子的绝缘本体相牢固结合,在左翼片与右翼片交界处共同设有第一缺口,于左翼片和右翼片同前端部相连接的内侧臂各设有第二缺口,上所述各位置之缺口在于左右翼片绕前端部环绕对折弯出形成具有圆柱状的接触部提供省力条件,接触部是以左翼片和右翼片构成连接于对接连接器,在左翼片和右翼片各底端与各翼片外侧面处具有一缺部,该缺部在左右翼片对折形成圆柱状的接触部时其构合成一凹槽,当形成圆柱状的接触部向主杆方向弯折并垂直于前端部时,该等凹槽压接在后端部上,可保证端子受力之后平衡;在后端部具设有夹置线缆的固定部,该固定部由冲压直接固定连接于线缆,以减少端子在焊接过程中造成困扰。该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成型方便、结构简易、可改善制程作业瑕疵点、提高产品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设计重点在于:利用一体式构造,采用弯折的方式成型;端子接触部是以左右翼片折弯形成以改善端子接触效果,另外端子后端部设有夹置线缆的固定部,该固定部由冲压直接固定线缆,以减少原有端子在焊接过程中带来不必要麻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节省成本支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成型后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端子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形成步骤示意图A;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形成步骤示意图B。
图中50-端子,10-主杆,11-前端部,12-后端部,13-左翼片,14-右翼片,131,141-片体,133,143-缺部,132-固定部,15-第一缺口,16-第二缺口,17-固定部,18-接触部,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兹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附图加以说明。
请参见图2所示,该图所揭示为线缆连接器端子50经折弯后的终端结构,该端子50包含有主杆10、由左翼片13和右翼片14共同折弯形成的接触部18及一夹置固定线缆的固定部17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淑薰,未经黄淑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2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