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椭圆运动产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316.6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运动 产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械,特别是指一种椭圆运动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式的椭圆机侧视示意图,其具有一机台91、一驱动轮92、一对手控杆93(图1中只显示一个、另一个未示出)、一对脚踏杆94(图1中只显示一个、另一个未示出)。该脚踏杆94的前端941枢接于该手控杆93的底端,该脚踏杆94的后端942枢接于该驱动轮92上。
以其中一个手控杆93为例来说明其运动路径:假设,该驱动轮92的圆心为A1,而手控杆93的枢接点为A2,则该手控杆93与该脚踏杆94以及该驱动轮92之间形成一可摆动的四连杆机构。即,当此驱动轮92转动时,该脚踏杆94的前端941会形成一椭圆形的移动路径;在图1中,实线表示其中一个手控杆93在第一位置P1时,而虚线表示此手控杆93移动到第二位置P2时的情况;当使用者的双脚持续在该对脚踏杆94上踩踏时,可达到类似椭圆形移动路径的运动效果。其主要缺点在于:运动方式老旧、毫无新意,难以吸引消费者。
图2所示为另一种传统式的椭圆机的示意图,其具有一机台81、一驱动轮82、一对斜坡83、一对滑动杆84(前端设有滚轮841);每一滑动杆84的滚轮841可在相对的斜坡83上往复滑动,而该滑动杆84的后端842枢接于该驱动轮82上。在图2中,实线表示该滑动杆84在第三位置P3时,而虚线则表示该滑动杆84在第四位置P4时,当使用者的双脚踏于该对滑动杆84上时,也可以达到类似椭圆形移动路径的运动效果。其主要缺点在于:滑动杆84的滚轮841在斜坡83上往复滑移时,难免有噪音与摩擦力的问题,而且,当斜坡83为直线时,永远只能顺着此直线移动,不能略为修改成曲线;其次,由于滑动杆84一直在该斜坡83往复滑移,万一使用者滑倒或东西掉落,也有可能被滚轮841滚过而受伤或损坏物品,影响使用者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椭圆运动产生装置,其利用独创方式来产生近似斜线的运动路径以取代原有实体斜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椭圆运动产生装置,其让使用者可轻松地调整或微调运动路径。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椭圆运动产生装置,其能避免原有斜坡的危险,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椭圆运动产生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运动部、一第二运动部及一斜线运动产生部,其中,所述基座至少具有一前支撑部及一后支撑部;所述第一运动部的一端设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该基座的后支撑部,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枢接点;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枢接点,另一端设一第三枢接点;所述斜线运动产生部至少具有一第一摆动杆、一第二摆动杆及一延伸臂,该第一摆动杆的一端借助于一第四枢接点枢接于该基座的前支撑部,另一端借助于一第五枢接点枢接于该延伸臂上;该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借助于一第六枢接点枢接于该基座的前支撑部,另一端借助于一第七枢接点枢接于该延伸臂上;该延伸臂具有一延伸端,延伸端借助于第三枢接点与第二运动部相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当该第一运动部旋转时,该斜线运动产生部的延伸臂的延伸端产生一近似斜线的运动路径。
其中,该斜线运动产生部的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交错开一预定间隙。
其中,该延伸臂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且该第一段的末端枢接于该第五枢接点,该第二段枢设于该第七枢接点上,该第三段则连接于该延伸端上。
其中,该第一摆动杆及第二摆动杆中的至少一个还设有一杆长调整部。
其中,该第四枢接点与该第六枢接点间设有至少一长度调整部。
其中,该第二摆动杆上设有一对手动辅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独创方式产生近似斜线的运动路径以取代原有实体斜坡。本实用新型利用独特的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及延伸臂的设计,使延伸臂的延伸端可以产生出一近似斜线(无形的)的运动路径。
2、使用者可轻松地调整或微调运动路径。若在该第一摆动杆及/或第二摆动杆增设一杆长调整部,或是在该第四枢接点与该第六枢接点之间增设另一长度调整部,均可改变或是微调该延伸臂的延伸端原有的运动路径,让使用者可以操控及享受不同的运动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可折叠的壁挂式坐便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