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781.X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0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烽;常新民;闭思廉;刘微;谢汉华;吴宇轩;梁小琼;涂铿;闵守祥;付莉;李胜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E04D3/06;E04D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33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结构 采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有较大的空间公共建筑习惯于在公共空间设置采光顶,以解决室内采光问题。随着对采光顶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采光顶采用玻璃代替金属及混凝土等材料作为支撑结构使用。然而采用玻璃作为结构支撑构件后也带来一些问题。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需要在玻璃表面钻孔,而玻璃属于脆性材料,对应力集中和缺口非常敏感,很容易出现自裂导致结构失效,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另外传统玻璃结构的抗变形能力较差,不适合应用在有抗震要求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在玻璃表面钻孔就可以安装、固定玻璃支撑构件以及面层玻璃的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采用玻璃结构的无损连接以及可适应结构变位的连接,使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包括面玻璃、主玻璃肋、次玻璃肋和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壳体和压板,所述主玻璃肋和次玻璃肋通过壳体交叉竖向连接在一起,所述面玻璃由压板固定在壳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开有两个互相垂直的玻璃肋安装通槽,所述主玻璃肋的安装通槽为闭合的通槽,所述次玻璃肋的安装通槽为带缺口的通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玻璃与壳体的顶部及压板的下部之间各放置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定距螺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由螺栓固定在壳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玻璃肋和次玻璃肋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硅酮结构胶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玻璃上开孔即可以将面层玻璃和肋玻璃固定在一起。由于玻璃结构连接过程为无损连接,所以不会引起玻璃开裂,结构可靠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沿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驳装置壳体顶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由面玻璃1、支撑玻璃(主、次玻璃肋)和接驳装置三部分组成,主玻璃肋2和次玻璃肋3通过接驳装置的壳体4连接在一起,主玻璃肋2和次玻璃肋3与壳体4之间的间隙填充硅酮结构胶7,面玻璃1通过垫片6、压板5及螺栓8固定在壳体4的顶部。如图4所示,壳体4上设有连接定位螺套9用于定位和固定压板5,主玻璃肋2从壳体4的闭合通槽处安装,次玻璃肋3从壳体4的缺口通槽处安装。本实用新型主、次玻璃肋与接驳装置的壳体4之间的间隙填充硅酮结构胶7,用于形成具有一定柔性的连接构造层。面玻璃1与壳体4的顶部及压板5的下部各放置有一层垫片6,以形成缓冲层避免玻璃与金属硬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壳体4和压板5为金属材料,垫片6为橡胶或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玻璃结构采光顶系统以玻璃肋作为采光顶的支撑结构,因而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美观性。由于作为连接玻璃肋的接驳装置采用了机械压扣式的构造,没有安装孔,对玻璃肋以及面层玻璃无任何损伤,因而玻璃破损的几率很低。由于玻璃肋、面层玻璃以及接驳装置之间填充了具有弹性的硅酮结构胶缓冲层,使得整个玻璃支撑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对于提高玻璃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非常大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