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9715.4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式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式锚杆,尤其涉及一种自进可控的多次注浆式锚杆。
背景技术
通常,在岩土工程涉及的地下工程、采矿工程、基坑与边坡工程过程中,为防止地层变形坍塌或失稳而危及安全,对地层进行加固的一种主要的支护技术是采用锚杆。通过设置在地层中锚杆所具有的高强度抗拉能力,及通过锚杆与锚杆周围的注浆体与地层之间密实结合等方式将地层加固起来,以提高地层的整体性,控制地层变形,使之达到稳定安全状态。这种技术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并提出多种锚杆支护类型及锚杆相适应的锚固工艺以适应不同的地层与不同条件的需要。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时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锚固段时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
一般情况下,注浆可分为常压式注浆及二次高压注浆。常压式注浆形成一次浆体,为起到稳固的作用,二次高压注浆在一次浆体的基础上形成锚固扩大体。然而,现有的锚杆的第二次控注浆为不可控制的注浆,也就是说,锚杆的内锚固段形成的多个扩大体的相隔距离、扩大体的数量及大小都不可控制。所以,现有的锚杆具有工程上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浆式锚杆,该锚杆的内锚固段形成的多个扩大体的相隔距离、扩大体的数量及大小均可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浆式锚杆,包括锚杆及安置于锚杆一端的钻头,所述锚杆由至少一根钢管组成,且包括盖帽体、连接螺帽、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锚杆侧壁上的出浆孔及止浆塞,所述盖帽体将所述出浆孔包覆,所述连接螺帽连接相邻两根钢管,所述止浆塞套设于所述锚杆的外围,所述注浆式锚杆还包括一个二次注浆管,该二次注浆管安置于所述锚杆内,包括密封圈、至少一个注浆头、及注浆头出浆孔,所述注浆头的两端分别安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注浆头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浆头出浆孔,且所述注浆头出浆孔与所述锚杆的出浆孔处于同一位置,彼此相通。
所述该锚杆为一个呈细长型的中空杆体,所述钢管为外螺纹钢管。
所述锚杆相对于所述钻头的另一个端部接有一个注浆管。
所述该盖帽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二次注浆管的内径略小于锚杆的内径。
所述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锚杆与地面的交界处设置有一个锚杆垫板,该锚杆垫板上安置有一个连接螺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浆式锚杆,通过于锚杆内安置由至少一个注浆头组成的二次注浆管,各个注浆头的数量及长度可控,使得所述锚杆的内锚固段形成的多个扩大体的相隔距离、扩大体的数量及大小均可控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注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的锚杆体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的二次注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的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完成注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适用于任何在深基坑和边坡支护中所使的锚杆。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浆式锚杆的锚杆体的结构示意图。该锚杆10为一个呈细长型的中空杆体,可由多根外螺纹钢管102连接而成。该锚杆10包括钻头12、盖帽体14、连接螺帽16、止浆塞18及出浆孔101。该钻头12安置于锚杆10的一个端部。锚杆10的另一个端部接有一个注浆管20,该注浆管20用于连接注浆泵,以将浆液由此注浆管20注入锚杆10内。该盖帽体14可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将该出浆孔101包覆。
请结合参照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于锚杆10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浆孔101,且均被该盖帽体14所包覆,这样,自出浆孔101所流出的浆体不会回流进锚杆10内。该连接螺帽16用于连接锚杆10的相邻两根外螺纹钢管102。该浆塞18套设于该锚杆10外围,其套设位置可根据实际所要形成的锚固体的高度决定。该止浆塞18可起到阻塞一次浆体40的作用,以防止一次浆体40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9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胺-醛树脂及其在分离工艺中的应用
- 下一篇:用于炎症与免疫相关用途的化合物